全民创业工作会议经验材料..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民创业工作会议经验材料.

全民创业工作会议经验材料愚公移山志硬汉桑梓情  “我是一个从不甘于现状的人,不屈于贫穷的人,我要用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命运,改变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这是居住在边远山区里一位普通农民的心声和愿望,也正是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他的理想和愿望正在一步步实现。他就是陕西省白河县宋家镇光荣村的村民王启武。今年45岁的他,XX年加入中国共产党,XX年当选县第十六届人大代表,XX年被县政府授予“务工能人”。XX年被评为市级“劳动模范”,XX年被评为全县“全民创业标兵”,XX年当选为市人大代表。XX年以来,先后获得县外出务工能人荣誉称号、县级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市级道德模范荣誉称号等,这一个个荣誉无不承载着他艰辛的心路历程。人穷志远,用智慧与汗水创造生活奇迹  由于家庭贫困,王启武初中毕业后不得不辍学回家务农,那年他才14岁。人穷志不穷,认识到仅凭几亩薄田一双手要想发家致富是不可能的,不屈于现状的他立志要走出去,去看看外边的世界,闯荡“江湖”发家致富。想做就做,在辍学的第二年,他求爹爹告奶奶,最终,硬是说动了他一个远方表叔,帮忙说情,在信用联社借贷50元钱,尝试着贩卖土特产等小本生意。他翻山越岭,一家一户收购农产品,有时候运气不好,一天跑几十里山路,只能收购10几个土鸡蛋,但他并不气馁,硬是凭借着自己的毅力,用自己的双脚跑遍了宋家镇的沟沟岔岔,有付出就有收获,他用50元钱的本钱尽赚两万余元的利润,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的他也成了宋家镇光荣村仅有的万元户。  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王启武认识到在家发展不是长久之计,于是他带着做小本生意赚来的一万多元钱,毅然离开家乡,开始了10年的打工生涯。1997年,他凭借在砖厂打工积蓄的人气和经验,带领当地农民工200余人到河南省平顶山市承包了两个砖厂,经过他的苦心经营和努力,年收益达40余万元。  有了管理和经营经验的他,在XX年扩大了经营规模,带领300余名农民工到河南省平顶山市一次承包了3家砖厂,又在湖北省胡家营承包砖厂1个,年收入达200余万元,就这样,他凭着良好的信誉与务实的作风得到了窑厂老板的认可,从一个普通窑工成长为砖窑的“小包头”,一步步走向成熟,迈向成功。此时,他个人资本积累达400余万元,也带动200余名农民工走上了发家致富得道路,有100余名和他一块务工的农民工盖起了二层小洋楼。王启武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外出务工能人。饮水思源,返乡创业引领家乡致富  10年磨一剑,富裕起来的王启武,经常说道:“我一个人富裕不叫富裕,赚钱了,只有带动家乡的老百姓走上致富道路,为他们办几件实事才是我发展的愿望……”他时刻提醒自己,虽然家乡贫穷,但是却是光荣村的山山水水养育了自己,如何让改变家乡贫穷的现状是他反复思考的一个问题,他时刻寻找机会帮助家乡改变生活环境。“吃水不忘挖井人,我现在有了资金积累,我要回家创业,让自己的家乡更加美好繁荣!”他说道做到,XX—XX年间,宋家镇争取到通村水泥路建设项目,在向农民筹资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远在河南务工的王启武得知消息后,主动回乡承包了水泥路硬化建设项目。他说:“钱现在筹不够没问题,只要家乡的路能修起来就好,钱可以先欠着”。他先后垫资30余万,修通水泥硬化路5条,历程达31公里。在王启武的建设推动下,如今的宋家镇已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这每条平整的道路无不蕴含着王启武的心血和汗水。要使农民增收有路子,王启武意识到仅靠外出务工不是长久之计,只有依靠发展产业才能保证农民持续增收。为此王启武串门入户,动员在家群众发展烤烟、茶叶、核桃等产业,XX年、XX年他个人先后流转土地100余亩,带头发展烤烟50余亩、种植茶叶50余亩,并帮扶两户烤烟大户种植烤烟40亩,资助资金2000元,带动全村烤烟种植面积达250余亩,茶叶500余亩,新建核桃示范园2000余亩,如今发展产业已成为光荣村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路通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方便了,生产成本得到节约,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产业发展起来了,农民的持续增收能够实现了,农民的钱袋子也足了。富裕的农民感激他,发财的群众拥护他,但王启武依然谦虚的说:“我做的远远不够,我还需要为家乡和父老乡亲做更多的事!”慷慨解囊,乐于助人奉献爱心  王启武同志在自己富裕的同时,从没忘过他家乡贫苦的乡亲父老,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爱心。  1997年,他捐资4000元架设了通往长沟的便民桥,桥修通后,大大缓解了长沟200余名老百姓的通行难问题;XX年又为宋家初中捐资2000元,用于贫困学生的生活补助;XX年,宋家中心敬老院建设中期,资金十分紧张,王启武听说是为孤寡老人建敬老院,个人捐资10000元,通过个人努力为敬老院建设添砖加瓦。如今,敬老院的五保老人逢人便说:王启武是个好人,他为敬老院的五保老人做了很多好事,我们真的很感激他。  XX年,当大家都沉浸在欢乐祥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