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lizarov技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PPT
ilizarov技术的 昨天、今天和明天;YESTERDAY; 伊力扎洛夫
1921年——1992年;1921年出生于前苏联库萨勒村;
1944年毕业于辛菲罗波尔医学院,分配到西伯利亚的库尔干省一个偏远农村工作;
1954年发明了环形外固定器;
1955年担任库尔干退伍军人医院创伤和矫形科主任;
;1980年发现了“牵张成骨”现象;
1983年在意大利举行第一次学术会议;
1987该项技术传入美国;
1988年注册了“张力—应力”法则;
1992年出版了专著“经皮穿刺外固定”。
(作者:Svetlana Ilizarov);中国第一例去前苏联求治的病人是长沙市17岁的儿麻后遗症患者徐某,其左下肢短缩12cm,膝关节变形,肌肉萎缩。1987年12月2日到库尔干接受Ilizarov治疗,得到了康复。
Ilizarov曾为一截肢患者延长下肢52cm,且在胫骨残端牵伸背屈形成足。;1989年秦泗河邀请俄罗斯专家到哈尔滨讲学及手术表演;
1989年潘少川教授从美国引进该技术并用于小儿骨科;
李启鸿教授70年代完成了“牵拉成骨”动物实验;;1993年始,哈尔滨、北京、上海、长沙等地开展;
1995年夏和桃和秦泗河合作,研发环形外固定器;
1997年全面引进推广该项技术。
;TODAY
;国内创新
秦泗河——“骨科自然重建”理念;
夏和桃——“骨折固定的适应性固定刚度”概念;
曲 龙——“纤维瘢痕转化成骨”现象。
; 手术适应症
1、矫形:先天性、后天性、麻痹性及炎症性畸形矫正。
2、肢体延长;
3、频临截肢的肢体残缺;
4、循环障碍性疾病;
5、骨、关节创伤性骨折;
;6、手外科应用:残端延长;矫正并指畸形;矫正指蹼瘢痕挛缩、指屈曲挛缩畸形、腕关节、肘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等。
;骨外固定技术已具170年历史;
俄罗斯Ilizarov中心至2009年,已积累了140多万例的临床经验;
我国自1987年以来,已积累了2.6万例临床经验,其中60%病例为疑难复杂病例,其疗效优良率为98%,而严重并发症不足1%;
;器械介绍;去成角及侧方移位;;两种应力
促进骨愈合;全方位调节;无需二次切开取内固定物.
无电解反应(内固定弊端)
无应力遮挡(内固定弊端)
早期活动及负重
治疗费用低(内固定植入及取出需2次手术);;轴心固定;结论
Ilizarov技术是矫形外科史上???第四个里程碑。具有四大贡献:
肢体延长;
骨关节畸形及骨不连治疗;
骨转移及重建;
改善骨及其周围组织微循环。
;TOMORROW; 应用
内固定辅助外固定架肢体延长技术;
全内固定肢体延长技术(髓内骨骼动力学牵引器、合欢树针、滑动自主驱动器);
矫正脊椎侧弯;整形外科;美容外科;
脑血管疾病后遗症;
数字医学与肢体重建技术的发展等。; 问题; THANK YOU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