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钟嵘及其诗品.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钟嵘及其诗品

第七章、钟嵘及其《诗品》 第一节、钟嵘生平及其《诗品》结构 钟嵘生平及其思想 《诗品》成书的原因 《诗品》体例、结构 一、钟嵘生平及其思想 钟嵘(约468年—518年),字仲伟,颖川长社人(今河南长葛人),与刘勰同生于齐梁时代,约晚于刘勰。齐时官至司徒参军,梁时写至西中郞晋安王记室,世称“钟记室”。本传称其书为《诗评》。 二、诗品成书原因 文学批评自觉时代的文化背景使然。 1、昔九品论人,《七略》裁士,校以宾实,诚多未值。至于诗之为技,较尔可知,以类推之,殆均博弈。(《诗品序》) 2、中国艺术和文学批评的名著,谢赫的《画品》,袁昂,庾肩吾的《画品》、钟嵘的《诗品》、刘勰的《文心雕龙》,都产生在这热闹的品藻人物的空气之中。(宗白华《美学散步》) 三、《诗品》的体例、结构 钟嵘写作《诗品》的直接目的即在于“辨彰清浊,掎摭利病”,亦即显优劣、列品第等。 “品”自身有两层含义,作为动词的“品味”和作为名词的“品第”。首先与人的具体的经验和审美体验有关,可以去品味,辨别诗歌的优劣。最后是“至斯三品升降”是对其所品诗人划分为三品,即上、中、下三品。 第二节、钟嵘诗学思想 诗歌的本质:吟咏情性说 诗歌创作的审美原则:直寻说 诗歌的表现方法:三义说 诗歌的审美鉴赏标准:滋味说 钟嵘诗歌的批评方法:意象法、追本溯源说、比较法 一、诗歌的本质:吟咏情性说 诗歌的本质特征是吟咏情性,即抒发情感,表达个性。 至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 感物说 气————物—————人—————诗作 二、诗歌创作的思维原则:直寻说 直寻,就是从感物(与物的第一次接触)动情之中直接求得胜语佳句,而不是在前人的典故里面或诗中寻词觅句,做到“寓目辄书”。 直寻说有三大艺术思维特征。 1、直接性 2、形象性 3、契合性 三、诗歌的表现方法:三义说 钟嵘的“三义”说对传统的“六义”说有所突破而自有创新。他从诗歌“吟咏情性”的体质特征和“寓目辄书”的思维特征出发,一改传统的排序,变为赋、比、兴,这样深化了兴、比、赋的理论内涵。 “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 四、诗歌的审美鉴赏标准:滋味说 钟嵘之“滋味”说就是指作品在描写外物、抒发情感方面达到了淋漓尽致、尽善尽美的程度。“五言居文辞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 “滋味”之“味”的两层含义:一是品味、鉴赏;二是味道、余味。 五、钟嵘诗歌批评方法 意象批评法 1、然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声,络绎奔会。譬犹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未足贬其高洁也。(谢灵运) 2、范诗清便宛转,如流风回雪。丘诗点缀映媚,似落花依草。(范云、丘迟) 本章小结 思考题 1、试述钟嵘诗歌理论在思维方式上的特征。 2、试述钟嵘诗歌批评方法。 延伸阅读书目 1、周振甫:《诗品译注》,中华书局1998年版。 2、曹旭:《诗品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3、张伯伟:《钟嵘诗品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 * 钟嵘《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论专著,综品评了汉代至南朝共123位五言诗人(含古诗),论其优劣,定位品第。全书论述系统,见解深刻,与《文心雕龙》并称为我国文学理论史上的“双璧”,就批评文体而言,它开启了后世诗话批评的先河 《诗品》思深而意远。盖文心笼罩群言,而《诗品》深从六艺溯流别也。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 钟嵘,字仲伟,颍川长社人。晋侍中雅七世孙也。父蹈,齐中军参军……嵘,齐永明中为国子生,明《周易》。卫将军王俭领祭酒,颇赏接之。建武初,为南康王侍郎……永元末,除司徒行参军……迁西中郞晋安王记室。嵘尝求誉于沈约,约拒之。及约卒,嵘品古今诗为评,言其优劣。 ——《南史·钟嵘传》 钟嵘在政治上颇想有所作为,但因时代所制,受人轻视,理想无法实现。其思想受儒家影响较少,而较多地倾向于老庄玄学思想。政治上讲究“无为而治”,而其诗学思想以“自然之旨”为根本。 对文学创作上流弊之风的批判。 1、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於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 (《诗品序》) 2、故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书抄近任昉、王元长等,词不贵奇,竞须新事,尔来作者,浸以成俗。遂乃句无虚语,语无虚字,拘挛补衲,蠹文已甚。但自然英旨,罕值其人。 (《诗品序》) 对文艺批评现状的不满。 1、故词人作者,罔不爱好。今之士俗,斯风炽矣。才能胜衣,甫就小学,必甘心而驰骛焉。於是庸音杂体,人各为容。至使膏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