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灯具产业创业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提纲.
在灯具产业创业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提纲
在灯具产业创业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提纲
同志们:
40年前的9月,***第一个灯具企业在交通闭塞,资金、设备、人才一无所有的原郭集公社盘塘大队破土而出,顽强成长;从一个企业白手起家,到一片企业汇成产业集群,继而发展成为湖西大地富民强镇的主导产业,***市的基本产业,中国路灯制造基地,至今整整40周年。为饮水思源,不忘初心,回顾40年奋斗历程,总结创业宝贵经验,更是为了推动灯具产业在新的起点上,转型升级,继续前行,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决定,从今年7月份开始,举办纪念***灯具产业创业四十周年系列活动。通过邀请创业先行者座谈、绘制图片展、拍摄微电影、主题征文、编印纪念册、组织四次长跑等一系列活动,开展了简朴而实效、有声有色的纪念活动,挖掘了纪念活动的内涵,扩大了纪念活动的影响,引发了更多灯具人的思考。今天,我们召开纪念大会,也是高新区挂牌后第一个大活动,目的就是动员全区上下传承创新创业创优精神,聚焦高新区、抢抓新机遇、展现新作为,奋力推动灯具产业和高新区发展再上新台阶。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四十年艰苦创业,收获硕果累累
40年来,我们保持定力、接力传承,走过了四段历程。40年来,***灯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一支独秀。1976年,在原郭集公社盘塘大队支书、主任的动员、感召下,原县属企业能人陈景春来到湖西兴办了第一家灯具生产企业——***市照明器材厂。在内部一无所有,外部还受计划经济束缚的艰苦环境下,克服重重困难,顽强生存,艰难发展,到1989年产值过1000万,成为***榜上有名的明星企业。我们不能忘记众多创业先行者,***灯具的诞生和成长,凝结了他们的心血和汗水,让我们向他们表示敬意和感谢!二是二分天下。从1986年起,通过裂变,兴办了第二家乡办灯具企业——***市声光器材厂,形成照明厂、声光厂联手发展,各占半壁江山的格局。三是遍地开花。上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搞活,从照明厂、声光厂这个灯具产业的“井冈山”培养出来的一批管理、营销、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走出来独自办厂,灯具产业形成星火燎原之势。四是集群发展。进入新世纪,地方党委政府加大投入,启动灯具集中区的建设,零星分散、完成原始积累的小企业,争先恐后地进区兴业,从作坊式、家庭式生产转向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催生了一批规模骨干企业。
40年来,我们扎实苦干、辛勤付出,实现了四大跨越。40年来,***灯具人走过了一段灰暗与光明相伴,泪水与欢笑同在,有低潮也有辉煌的漫长道路,铸就了一座座光彩夺目的世纪丰碑,谱写了一曲曲雄浑激昂的光明之歌,创造了一项项流芳百世的丰功伟业。一是产业规模实现大跨越。从一个6个人的手工小作坊发展为企业数达860家、从业人员达4.2万人、年产值达120亿的独具竞争优势的地方支柱产业,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特色产业集群之一。目前,灯具规上企业约占规上企业总数的70%,灯具产业产值约占工业总产值的70%。二是市场份额实现大跨越。营销队伍遍布全国各地,天祥、开元、新逵凯等公司走出国门,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和非洲等地,豪纬公司在东南亚投资兴业。据不完全统计,国内路灯约四分之一、灯杆约三分之二产自***。三是园区建设实现大跨越。十多年来,郭集工业集中区、送桥工业集中区、天山工业集中区和新区南部工业区相继建成,建成区总面积近6000亩。四是品牌创建实现大跨越。先后获得“中国路灯制造基地”、“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江苏省产业集聚示范区”、“江苏省绿色照明科技产业园”、“江苏省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等称号。
40年来,我们开拓创新、转型升级,实现了四个转变。一是从“游击队”到“正规军”。在发展初期一度基本属于“业务员经济”,许多企业厂长自己就是业务员,外勤拎着包,到处搞推销,长年在外“跑”合同,一锤子买卖多,很难拥有固定的用户。在意识到这种“游击队”式经营模式带来的弊端后,很多企业纷纷创新营销模式,建立营销团队,发展电子商务。目前,销售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大中城市,5000多名市场营销人员活跃在全国各地,灯具跨境电商近300家,形成了一张反应灵敏、运作高效的市场营销网络。建筑面积11万平米的扬州郭集科技灯具城建成运营,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的灯具销售集散地。二是从“手工活”到“机械化”。手工生产科技含量低、工艺落后、成本高,是过去传统灯具产品的特征。近年来,大力引导灯具企业顺应行业发展趋势,更新技术装备,改进生产工艺,变手工生产为机械化生产。自动埋弧焊机、激光自动切割机、磨床、冲床、一次成型折弯机、开屏机、压铸机、铝压铸、喷涂镀锌、大功率LED、太阳能电池、蓄电池、三D打印等新型设备纷纷进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三是从“大路货”到“名品牌”。灯具产业虽然起步早、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多数企业没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