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打假实战篇.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职业打假实战篇

职业打假入门实战篇 作为一个打假人,应该具备自己的精,气,神。首先要了解职业打假是合法合理的,是正义的,是为了维护消费者权益打击假货和打倒水货的民间团休。因此,作为每一个合格的打假人,不可以贪图小利,不可以违背法律行事;行为,语言都要依法行事,充满正气,斗志昂扬。合法经营是每一个经营者应尽的义务,当然在打假的过程中根据相关法律,合理的理赔,这也是每一个消费者和公民的合法权利。因为产品的服务和质量会关系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会危及到我们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准备工作。1,改变自己的精神,语言技巧。2,学习相关法律如:《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质量法》《合同法》《卫生部管理条例》等。3,拜个好师傅,如线下行情,少则三五千拜师费,多则以万计。 寻找目标案源,比如三无,虚假宣传,非法添加等。初学者往往喜欢贪多,博而不精,不能准确的定性哪些产品不合格,什么是三无,什么是非法添加,什么是三C,什么店铺才是真正的不合法经营。只有了解哪些产品是不合法生产和非法经营,才能更好的寻找货源。所以贪多消化不了,不如先学习几项,比如先学打虚假宣传,三无,和三C。这个根据个人的特点,爱好以及悟性,多年来,我因人施教,他们都有很大成就,很多年收入都有六位数,个别七位数。 作好证据的保存。1,线上的要截好主图,证据部份截图(包括、客服聊天、拆包视频、收货快递单号上的信息等),订单截图,包括订单号,购买时间,收货时间。2,线下要做好证据拍照,摄像,录音,保存好小票,发票。要备上摄像眼镜,蓝牙耳机,最少要两个手机,其中一个备用。另外摄像的视频最好发到朋友群和打假群。 找不合法商家理赔,投诉工商的投诉技巧以及语言技巧。(一)1,通过旺旺聊天,提供证据,根据相关法律要求赔偿。2如商家不处理,可以投诉到平台和工商。3,对于工商处理不满可以申请行正复议和起诉。线下第1步是找商家理赔,后面两步一样的。(二)语言技巧,每句话都是以法律为依据,理赔金额不能超过相关法律。比如食品是退一赔十,但食品有些方面也是退一赔三;除食品以外的一般是退一赔三。超出部分分文不要,免得中了商家的套,涉嫌敲诈。这里常用的法律条款《质量法》第二十七条,《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七条,一百四十八条退一赔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退一赔三和《广告法》,《反不正当竟争法》等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何为虚假宣传。1所谓虚假宣传,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9条第1款的规定,是指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行为。虚假宣传是指在商业活动中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或者服务做出与实际内容不相符的虚假信息,导致客户或消费者误解的行为。这种行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违反公认的商业准则,是一种严重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国家级、世界级、最高级、最佳、最大、第一、唯一、首个、最好、最大、精确、顶级、最高、最低、最具、最新技术、最先进科学、国家级产品、最便 宜、最新、最先进、最大程度、最填补国内空白、绝对、独家、首家、最新、第一品牌、金牌、优秀、最先、顶级、独家、全网销量第一、全球首发、全国首发、世 界领先、顶级工艺、最新科学、最新技术、最先进加工工艺、最时尚、极品、终极、顶尖、最受欢迎、王牌、冠军、第一(NO.1\Top1)、极致、永久、王 牌、掌门人、领袖品牌、独一无二、绝无仅有、前无古人、史无前例、万能等三无产品”不是法律概念,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比较通俗的名词了。一般是指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或生产许可证)以及无生产厂名称。也有说法是:三无产品是无生产厂名,二无生产厂址,三无生产卫生许可证编码的产品。还有说是无厂名,无地址,无商标。 一般地,《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必须有中文厂名,中文厂址、电话、许可证号、产品标志、生产日期、中文产品说明书、如有必要时还需要有限定性或提示性说明等等,凡是缺少的均视为不合格产品。上述要求缺少其中之一,均可视为“三无产品”。 如果相关产品是厂家在生产并进入流通,或商家在出售中,均可向质量监督局、工商管理局等相关部门举报。如果消费者已经购买了这样的产品,则可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退一赔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