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消除疼痛其實只要經筋一撥就能辦到(1).pdfVIP

消除疼痛其實只要經筋一撥就能辦到(1).pdf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消除疼痛其實只要經筋一撥就能辦到(1).pdf--消除疼痛其實只要經筋一撥就能辦到(1).pdf

消除疼痛其實只要經筋一撥就能辦到 ─古經筋術「一撥脈法」介紹 李相諒 中華砭石研究協會創始會長 總希望做到「讀者看完這篇論文就能學會操作經筋,快速為病患消除疼痛」。因為 運用經筋的方式消除疼痛,就是這麼樣地快速有效。就像下象棋、打雙陸,簡單 的規則講一講,雖然對原理並不完全清楚,但立刻就能上場下棋。尤其是針對目 前的外科或手術後的疼痛,只用藥物壓制疼痛感,終究不如中醫骨傷科的手法及 外敷藥來得有效,這方面是目前外科手術醫生所缺乏的,吾人認為中醫骨傷科在 未來還有很大一片前景。 經筋治療原理可以歸結到最簡單的陰陽二氣調節,所以操作手法上多數不是在 患部而是在健側,如(圖一)手陰經上頭後,足陽經再下行,如果手部經筋閉塞, 下行足部的經筋就會因為經氣量減少而慢慢形成淤積,淤積的點即是痛點,所以 我們不處理痛點而處理閉塞處。因此腰背痛或腿部、膝踝處疼痛,經筋的操作治 療位置是在遠離痛處的手部,這又有避免痛處再度發炎的優點。除了治療疼痛之 外,由於經筋本就是經脈路徑的結構組織,所以經筋治療還有引經氣回臟腑循環 的作用,雖經筋不言臟腑,但還是能治療臟腑病變。 「快速見效」、「內外通治」就是操作經筋的優點寫照,所以如果骨傷科能加上經筋 操作的快速手法,不但能治療疾病,還能節省醫療資源,這將會是患者與醫界的 一大福音,因此本文儘量簡化原理說明,而著墨在經筋的操作上。 一、古經筋原理與筋病表徵 「經筋」這個系統與「經脈」不同,從名稱上來看,《靈樞》將〈經脈〉、〈經別〉、〈經水 〉、〈經筋〉別立篇章,很明確地將「經筋」與「經脈」區隔,可見它們研究的標的是不 同的。字書言「筋」者:「肉之力也」,「肉中之脈理也」,「筋肉也,筋骨也」,「大腱也 」,「肉中之力,氣之元也,勒固于身形也」,「筋在骨肉之間而似肉,其用則為力」。 「脈」者:「血理分回行體中者」,「水道也」。是則「經脈學」的研究標的是氣與血的 循環系統,「經筋學」的研究標的是肌肉、骨骼的組織系統。而經筋雖然以組織研 究為標的,其特別處還在透過組織修復,而能讓經脈循環還原,所以不只外科治 療,內科的治療效果也極見效。 經脈是氣的循環路徑,經筋是路徑的結構,由於中醫學認為造化人體的氣、血二 元常常是無法分開論述的,所以「經絡」有時又與「經脈」混稱,考《素問》、《靈樞》 各篇章,並無「經絡」的名稱,是則「經絡」為「經脈」、「經別」、「絡經」、「血絡」之統 稱。由於「經筋」被認為不包括在「經絡學」這一個系統內,自古研究「經絡學」的學 者也甚少言及「經筋」,卻因此反而讓現代學者有機會將「經筋學」成為一個獨立 系統來研究。 1.1經筋是調理經氣的管道 經筋不言臟腑,但卻是調理經氣的管道。十二經脈十二氣,源於臟腑五行六氣。 以氣論只有六者,共手足之別而合為十二經。以太陰氣為例,《靈樞‧經脈》云:「肺 ,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 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 大指之端。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經文的文眼在「出」與「入」 二字,論述經氣淺表與深層的位置,與針刺的深淺有關。而「經筋」不言臟腑,是 十二經氣在體表肌肉層通過的路徑,《靈樞‧經筋》云:「手太陰之筋,起于大指之上 ,循指上行,結于魚后,行寸口外側,上循臂,結肘中,上臑內廉,入腋下,出缺盆 ,結肩前髃,上結缺盆,下結胸里,散貫賁,合賁下抵季肋。」,經文的文眼在「結」 字,是筋肉之所結,發而為病兆點,多半在關節處。人體關節就如同水道的分流 處,而分流點因為水量的減少,最容易發生土壤沉積,如果上游閉阻,水流量減 少,下游最易產生淤積的地方就是在分流點,中醫常說「痛者不通,不通則痛」, 所以一旦陰經閉阻,在陽經的關節處最易產生病理性產物沉澱而發為疼痛,這時 只要能使閉阻的陰經暢通,沉澱的病理性產物自然會被稀釋、沖刷,而回歸正常 的體液循環,所以在調理經氣的管道─「經筋」上撥開閉阻,很輕易地就能令關節 處的疼痛消除。 1.2痹痛的經筋與治療的經筋不同 經筋之為病,主要是痹病,其表徵則是痛。五臟病痿而經筋病痹,《素問‧痿論》云: 「五臟使人痿」,是則痿從內而合病於外,為內所因也;痹從外而合病於內,為外所 因也。因為經筋之所結恆於關節處,稱之為「節結」,所以痹痛的表現多半發生在 更多相关资料: 關節部位,所謂「痹」者「閉」也,天之風寒濕三邪,邪閉而為痛,是則現代醫學所 稱之「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皆屬筋病範疇。 痹病表現為痹痛,痛感是因為

文档评论(0)

ma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