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学案例.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黄河颂》教学案例

黄 河 颂 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想: 这批学生出生于九十年代,他们生活在和平与幸福之中,其中大多数生活在都市,生活优裕,没有遭遇过战争与离乱的痛苦。他们可能“少年不识愁滋味”。国破家亡的伤痛,保家卫国的激情要在他们心中产生共鸣,有一定难度。但七年级的学生也有一定优势,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欣赏能力,又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教学时只要创设好情境、引导得法就会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巧妙的使学生沉浸到一个特定的情感氛围里,产生共鸣。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整体感知诗文内容,把握诗的主旨。 2、感悟黄河的英雄气魄,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三)、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培养朗读能力,把握诗的主旨。 (四)、课前准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1、话说黄河历史 学生介绍搜集来的有关黄河的资料。 (1)从黄河的概貌来说: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经我国九个省(自治区)。澎湃激昂的颂扬赞美之情1)黄河有着怎样的气势和精神?你是怎样体会的?2)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3)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你的誓言吗? (2)辨析下列形似字并组词。 巅 颠 滇 魄 槐 傀 魂 澜 谰 斓 障 嶂 彰 樟 (3)结合句意,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2.阅读理解测评 (l)文章题目为 “黄河颂”,作者从哪几方面歌颂了黄河? (2)在诗歌的主体部分,为什么要写一段 “望黄河”的内容? (3)诗歌可分为几层? 请概括各层大意。 (4)你知道哪些赞颂黄河的诗歌?请至少写出三句。 (二)检测建议。 课堂以朗读为主,可适时检测背诵情况(前半部分);上述检测可留待课后。 附答案:2.阅读理解测评 (l)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2)“望黄河”是诗人抒情的基础,为后文作铺垫。 (3)序曲(黄河伟大坚强)——主体(望黄河颂黄河)——尾声(学习黄河精神)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浪淘沙》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