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选读(二).ppt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庄子》选读(二)

《庄子》选读(二) 庄子倡导的人生态度 《大宗师》中庄子赞美古之真人曰: 安时处顺的人生态度主要表现在: 如何能够做到安时处顺? 如何“若一志”? “心斋”的意义 “坐忘”——通往心斋的必由之路 庄子的美学进路 * * 安时处顺 庄子《养生主》篇有云:“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谓县(悬)解也。而不能解者,物有结也。” 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 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 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訢,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 ①不逆寡,即不会以众暴寡; ②不雄成,不会逞强争胜; ③不谟士,不去谋划、算计他人或与他人攀比; ④其生活安然恬淡; ⑤超然生死而安之若素; ⑥不以心捐道,即不把追求道作为自己的生命价值; ⑦不以人助天,也不把完成上天使命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⑧安时者,对生活的赠与坦然受之; ⑨处顺者,对生活中坎坷达观以应之; ⑩不因为安适世人而使自己得不到安适。 庄子的人生建议乃是:“致心斋”。关于如何“致心斋”,《人间世》籍孔子与颜回对话的方式表述曰: 回问: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也者,心斋也。 所谓“若一志”就是能够集中起自己的心志。或者称为心志专一。 庄子告诉我们要:“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即穿透事物的表面现象,而领悟事件之实质。 再“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即在对事物领悟的基础上,超越对事物的感知与认识,进入“听之以气”的虚灵之境界。 “听之以气”就是依循“道”,故曰“唯道集虚”。这种穿透了对事物感知与认识之后,再把它从心中排解出去,从而心以虚灵之状态待物。 人们通常对事物的认知,必然受传统的思维习惯与认知方式的影响,这些思维习惯与认知方式对于人们来说是先天的,是我们的文化母体对我们所进行的先天文化塑造。 德国哲学家康德称这种文化母体的先天塑造所给予人们的是一种先天的知识框架,或曰先天的知识范畴。 庄子认为:正是人的这种先天的认知能力,才遮蔽了人们对生活真相的领悟。不把人们心中积垢的谬见及其导致谬见的认知能力清除,他们就很难恢复其灵动之心对生活的能动感悟。 但只有那些对生活领悟能力极高,并进入了体道境界的人,才能真正把心中的积垢清除,从而显现出心的灵动来,这种恢复心的灵动能力之状态,被称作“心斋”。 《大宗师》同样以孔子和颜回对话的方式论“坐忘” 。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 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心斋与坐忘都是通过消解由生理而来的欲望,从而使欲望不能给心灵以奴役,因为欲望消解了之后,用的观念便无处安放,于是精神便当下获得自由。 同时心斋或坐忘也消解了由心对物追逐的认知活动,从而不让由认知而产生的是非判断给心以烦扰,进而使心灵的自由度增加。 在解除了物欲与是非这两把禁锢心灵的枷锁之后,自由的心以虚待物,使物进入心的直觉关照,这种关照便是一种超脱“用”和是非的审美关照。 也只有在这种关照之下,物才能显示出其自身的意趣来,于是花鸟虫鱼蜂蝶兽皆生趣盎然,它们再也不是那种在物欲关照之下的“有用”的对象; 也不是在认知关照中可以用做证据以明辨是非的那种被抽象掉个性的物。 *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