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选读(三).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孟子》选读(三)

《孟子》选读(三) 孟子曰:『 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则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尊德乐义 何谓“嚣嚣”? 儒家之人生逍遥 得志之境遇 达者兼济天下 不得志之境遇 何谓“独善其身”? 逆境中的人生准备 君子慎独 孟子穷达思想的意义 * * 孟子曰:“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孟子认为:能够选择“仁”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把灵魂安顿在用仁爱所搭建的精神家园里,就必然做事以义为标准,建立起以义为价值的生命价值系统。 这种生命选择就是“居仁由义”,或者说其生活态度是“尊德乐义”。孟子认为能这样做,就已经具有了成为“大人”的条件,即所谓“大人之事备矣”。 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这里“游”指游说,而“知”是指理解。所谓“嚣嚣”当作为潇洒、逍遥来理解。 追求逍遥是人的一种生境界,但儒家所追求的人生逍遥与老庄所追求的人生逍遥是完全不同的。 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儒家逍遥可以分别在“得志”与“不得志”两种生命境域中表现出来: 在“得志”的生命境域中,以“义”为价值,可以引领儒者去享受生活中的事业成功。 这样会在在成功中保持一种不骄不躁的生活低姿态,不会因为得志而忘形,更不会因为成功而生出许多“奢泰”之气,并变得盛气凌人、目空一切乃至不可一世。 在自己的事业获得成功的时候,忘不了他人包括师、友、家人对自己事业的支持和奉献,更不忘与他们一起去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我们通常称人生的“得志”境域为“达”,即指人生的顺境。 人生路本来就不足百年,而处于顺境之“达”的时候应当说十分难能,必须要倍加珍惜。 所以当我们遇上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建功立业机会,就要好好把握住自己的机会,在“仁”的崇高目标引领下,以“义”为准绳,崇道而立德,发挥自己的全部生命潜能来回报社会及国家,也同时回报命运对自己慷慨馈赠,去实现自己“泽加于民”和“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进而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以充分实现,这就是孟子所指的实现在顺境里的人生之大逍遥。 而在“不得志”的人生之穷的境域里,孟子要求君子要“穷不失义” 。 因为有许多人在生活的逆境中容易放弃对生活的信心,尤其容易放弃自己追求崇高的人生信念。 孟子告诫我们要“穷则独善其身”,就是要在自己没有条件为社会建功立业情形下,保持一份对自己生命价值的尊重,不要放纵自己,不要让自己的生命沉沦。 “独善”首先表现为不放弃对自己的信心。人只有自信方能够自立、自强,在穷的境域里,首先受到打击的,是自己的自信心。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在逆境中,必须时时刻刻为自己的人生辉煌而准备着,因为“机会往往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这种准备包括道德修养、知识准备以及身体准备三个方面,逆境中人的道德修养准备,就是所谓的“君子慎独”。 知识准备就是要结合自己的天赋与兴趣,持续保持对某方面问题的兴趣,通过长时期的观察与思考,而积累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许多科学的发现与发明皆有赖于此。 身体准备就是孟子所讲的经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生活磨难,这种磨难同时也起着磨练意志的作用。 后来《大学》和《中庸》都在孟子“独善其身”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出各自的“慎独”理论来。 《大学》以“人监”论“君子慎独”,认为:小人者独处闲居,不受制约,则其所为者必“不善”,甚至会是“无所不至”。 故《大学》云:“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慊)。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掩)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而《中庸》论“君子慎独”则是以“天监”立论,故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见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天道者高悬,无处不在,无时不存,故君子时时刻刻处处处于“道”的监视之下,于是其行事须当心。 《大学》与《中庸》论“君子慎独” ,皆强调仁人君子的道德自律,故“慎独”也者,“道德自律”之谓也。 *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