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口迁移因素
*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教科书 湘教版《地理Ⅱ》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 1350 1340 1330 1320 1310 1300 1290 1280 1270 0 ﹣0.5 ﹣ 1 ﹣ 1.5 ﹣ 2 ﹣ 2.5 ﹣ 3 ﹣ 3.5 ﹣4 . . . . . . . . . . 93 94 95 96 97 98 99 00 01 02 03 万人 自然增长率﹪ 年 上海市人口总数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机械增长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 人口数量变动 对世界范围内的人口增长一般不具有影响 对特定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产生显著的影响 人口迁移 1、西部开发,东部人口流入 2、江西人到上海购货 3、知青开发东北——北大荒 4、常勤思同学从余高毕业后去哈工大读书 5、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 6、明清时期我国粤、闽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 7、王飞宏从四川到浙江某企业打工 8、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南迁 9、19世纪末,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10、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 11、外出度假、旅游一周 12、王大伯年老后到美国与儿子一起生活 13、王艳从A县乔迁至B县新居 14、国外留学后,留在他国发展 你能否判断一下以下现象是不是人口迁移? 从迁移空间范围看,哪些属国际迁移,哪些属国内迁移? ? ? ? ? ? 如仅考虑农村和城市,有几种迁法? 农村 农村 城市 城市 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展中国家当前和发达国家历史上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第一产业→第二、三产业 1.人口迁移的概念 国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 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等 2.人口迁移的分类 3.人口迁移的方向 农村→城市 城市→农村 农村→农村 城市→城市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人生就像一部AB剧,在人生道路中,总会面临很多抉择,下面小王就遇到了很多的选择…… 小王来自黑龙江,在上海读了4年大学,现在,小王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他在家乡的这份工作,虽然专业不对口,但比较稳定,收入也好,他对小城生活比较满意。而现在上海的一家公司提供他一个本专业的岗位,收入比现在高,压力和风险也比现在大,你认为小王应该: A、去 B、不去 小王了解到公司每年有探亲假,而现在有上海和黑龙江之间的直通航班,来回比较方便。但是小王的妻子希望他放弃,因为如果他去了,一家三口相隔万里,很长时间才能相聚一回。你认为小王应该: A、去 B、不去 小王所在的小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政府准备进行开发,建设旅游名城,为挽留人才,政府出台了新措施,学历本科以上可以获得政府的补贴,但小王的儿子很愿意去上海,因为他不喜欢黑龙江,太冷。你认为小王应该: A、去 B、不去 小王一家决定先去实地考察一番,回来却又犯了难。上海的房价、物价实在太高了,按现在的收入,一家子在上海生活,虽然赚的比以前多,但除去日常支出后,日子过的紧巴巴的。但公司提供进修机会,学习完成后有望晋升更高的职位,收入也会增加。你认为小王应该: A、去 B、不去 影响人口 迁移的因素 自然生态因素 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气候 土壤 水 矿产 环境恶化 自然灾害 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化推进 区域开发 大型项目建设 交通通讯 政策 政治中心变革 战争 家庭婚姻 文化教育 宗教信仰 二、人口迁移因素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引 起自发性人口迁移的最根本原因。一般来说,地区间的经济 发展水平差距越大,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也就越频繁。 欧洲殖民者罪恶的奴隶贸易 美洲 非洲 地理大发现,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 的发展,殖民主义的扩张,开发新大陆 美洲、大洋洲 欧洲 自然灾害、战争、生活贫困需要到 海外谋生 东南亚、美洲、 大洋洲、非洲等 中国、 印度等地 迁移的原因 迁入地 迁出地 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二战前:由旧大陆迁往新大陆 二战后: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 1、国际人口迁移 阅读P19,中国60、70、80年代人口迁移的主题各是什么? 20世纪80年代 特点:行政调动为主,有组织性,规模小,频率低 方向:东部向中部,东部、中部向西北、东北、西南方向迁移 20世纪80年代之后: 特点:自发性为主,规模大,频率高 方向:中西部向东部迁移 目的:务工和经商 1、内地省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2、由乡村到城市 1、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政策的许可; 3、农村劳动力过剩 原因: 2、中国当代的人口迁移 分析:下列人口迁移的具体原因? ①大庆、攀枝花吸引大量工人、技术人员和家属迁入 ②80年代以来我国中西部人口大量迁向东南沿海城市 ③90年代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