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瘫痪35例.docVIP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瘫痪35例.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瘫痪35例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瘫痪35例 马芳旭1△ 路 明(通讯作者)   (1.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天津 300193)   (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天津 300000)   【摘 要】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35例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接受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的综合疗法,且在治疗前和治疗28天后进行改良Ashworth量表评级,统计评级变化情况。结果:显效10例,有效16例,好转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2﹪。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疗效确切。   【关键词】针刺;康复训练;中风;痉挛性瘫痪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460-02   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主要是由于大脑皮层等高级中枢受损,从而使高级中枢对原来低级中枢的调控及抑制作用减弱或解除,使低级中枢的原始功能释放,导致功能亢进而出现的锥体束征等。在临床中,痉挛性瘫痪已成为脑血管疾病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有关数据统计,发病率约为65%[1],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抽搐性痉挛、肌肉僵硬,上肢呈肘关节屈曲,下肢呈膝关节僵硬或强直,甚至关节畸形。且往往因治疗不当,恢复缓慢,而长期存在,严重影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和生存质量。长期以来,十分重视对于中风后患侧肢体出现的肌肉张力增高或痉挛状态的治疗,但同时又是非常棘手的问题。笔者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治疗本病35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5例病人均来源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住院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71岁;病程最短14天,最长60天。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和改良Ashworth量表计分>0分的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治疗   针刺处方:主穴:内关(双侧)、水沟(针刺3天后改为印堂)、三阴交(患侧);辅穴:极泉、委中、尺泽(均患侧);配穴:风池、翳风、完骨(双侧);上肢痉挛性瘫痪:肩髃、合谷、八邪(均患侧);下肢痉挛性瘫痪:阳陵泉、丘墟透照海(均患侧)。   针刺方法: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1寸,用捻转提插结合泻法,施手法l分钟;水沟:在鼻中隔下,向上斜刺0.3寸,施雀啄手法,以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印堂:向鼻根斜刺,进针0.3~0.5寸,采用轻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度角斜刺,进针1~1.5寸,用提插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三次为度;极泉:原穴沿经下移l寸,避开腋毛,直刺1~1.5寸,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三次为度;尺泽:屈肘成l20度,直刺l寸,用提插泻法,以患者手指抽动三次为度;委中:仰卧直腿抬高,直刺0.5~1寸,施提插泻法,使患侧下肢抽动三次为度;风池、完骨、天柱针向结喉,针1~1.5寸,采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施手法1分钟;肩髃:向下斜刺1.5~2寸,提插补法, 使针感缓慢下传到合谷穴处,同时缓慢外展上肢,使痉挛的上肢变软,施手法1分钟;合谷:针向三间穴,进针1~1.5寸,提插泻法,使患者第二手指抽动或五指自然伸展为度;八邪:直刺0.5~1寸,提插补法,使针感传导到各手指末端,手指自然伸展为度;阳陵泉:沿皮肤呈45度角向下斜刺2~2.5寸,使针感缓慢传导到足小趾处;足三里:沿皮肤呈45度角向下斜刺2~2.5寸,使针感缓慢传导到足三趾处;丘墟透照海:进针向照海部位透刺,透刺应缓慢前进,从踝关节的诸骨缝隙间逐渐透过,进针为2~2.5寸,以照海穴部位见针尖蠕动即可,施用捻转泻法,即左侧逆时针;右侧顺时针捻转用力,针体自然退回,行手法30秒钟,手法结束后,将针体提出1~1.5寸,留针30分钟。   治疗时间:每次留针30分,每日1次,6次后休息1日。共治疗28天。   2.2 康复治疗   患者坐位姿势的抗痉挛体位摆放:双足平放,脚尖向前,髋、膝、踝均保持90deg;,患侧上肢放于体前,予以枕头支撑,保持肩胛骨前伸。于此同时,康复医师可以轻拍和轻揉痉挛肌的拮抗肌(特别是这些肌群上的相关穴位)的方法放松患肢,并同时用语言诱导患者放松,然后将患上肢稍外展、外旋,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伸,各手指伸直支撑于体侧进行牵伸,并将此体位维持10~15分钟,要求每日至少2~3次。注意最好同时进行踝关节背伸牵伸。每天给予康复训练一次,每次45分钟。共治疗28天。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改良Ashworth量表疗效评价标准[2]:显效:降低2级肌张力;有效:降低1级肌张力;好转:降低半级肌张力;无效:无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