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化药物制备第五章 植物细胞工程
第五章 植物细胞工程制药;植物细胞工程:
以植物细胞为基本单位,应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理论和技术,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或人为的精细操作,使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按照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改良品种、加速繁育植物个体或获得有用物质的一门科学或技术。;第一节 基本概念;植物细胞全能性的相对性
不是所有基因型的所有细胞在任何条件下都具有良好的培养反应;
细胞全能性并不意味着任何细胞均可以直接产生植物个体。;2、植物组织和器官培养
植物组织和器官培养是指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培养基、光照、温度等),研究植物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以及控制其生长发育的技术。
;3、植物细胞分化;5、细胞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
脱分化后的分生细胞(愈伤组织)在特定的条件下,重新变成未分化的细胞(胚状体)和组织的过程。
*分化与脱分化的细胞核组织的过程。
极性:是指植物的器官、组织、甚至单个细胞在不同的轴向上存在的某种形态结构以及生理生化上的梯度差异。
在很多情况下,细胞的不均等分裂是细胞极性建立的标志。;愈伤组织形成胚状体一般有两个途径:
1、由体细胞或性细胞,通过脱分化形成胚状体。
2、通过愈伤组织直接形成胚状体
;6、植物的无菌培养
植物培养/愈伤组织培养/悬浮培养/器官培养/胚胎培养
愈伤组织(callus):脱分化后的细胞,往往经过细胞分裂形成一团无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松散的薄壁细胞团。
; 7、细胞培养
指利用单个细胞进行液体或固体培养,诱导其增值及分化的培养实验。其目的是为了得到单细胞无形繁殖系。
;8、分生组织培养
又称生长锥培养,是指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茎端分生组织细胞。
如茎尖分生组织,该组织仅限于顶端圆锥区,其长度不超过0.1mm。;9、外植体
用于植物组织(细胞)培养的器官或组织(的切段),植物的各部分如根、茎、叶、花、果、穗、胚珠、胚乳、花药和花粉等均可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10、无性繁殖系
又叫克隆,植物细胞工程中指使母体培养物反复进行继代培养时,通过同一外植体而获得越来越多的无性繁殖后代。;11、突变体
经过确认已发生遗传变异或新的培养物至少是通过一种诱变处理而发生变异所得的新细胞,叫做突变体。
单细胞无性系:由单细胞形成的无性系
单细胞变异体:从统一组织中分离得到的无性系,但彼此间不同;12、继代培养
由最初的外植体上切下的新增殖的组织,培养一代时间称之为第一代培养。连续许多代得培养即为继代培养,又称连续培养。;13、次级代谢作用和次级代谢产物
次级代谢作用:由特异蛋白质调控产生的内源化合物的合成、代谢及分解作用的综合过程。
次级代谢产物特征:
1、有明显的分类学区域界限
2、生物合成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3、缺乏明确的生理功能
4、是生命活动的多余成分; 植物组织培养程序;离体、消毒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第二节 植物细胞工程发展简史;19世纪上半叶,Schleiden和Schwann提出了细胞学说。
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在胚胎培养和器官培养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果。
30年代末至40年代,研究集中在植物细胞器官与营养需求之间的关系。
40年代末到50年代,植物组织培养进入崭新阶段。
60年代初,分离出植物的原生质体。
;70年代中叶,开发培养基和培养研究方法。
75-85年间,优化细胞生长和次级代谢产物形成产物的研究。;第三节 植物细胞的形态及生理特性;一、 植物细胞的形态;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模式植物细胞构造;动植物细胞区别;;三、 植物细胞的主要生理活性物质及其他化学组分;四、 植物培养细胞的生理特性;细胞团产生的原因:
*细胞没有进行分裂后分离。
*细胞处于对数生长后期时,开始分泌粘多糖和蛋白质,或者以其他方式形成黏性表面。;;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比较;第四节 植物细胞培养的基本技术;最重要的是无菌
植物组织培养的外植体必须是无杂菌材料。如果是来自温室或者大田的植物种子、幼苗。器官、组织等,可能带有多种生长迅速的微生物。
;植物组织培养时表面处理的常用灭菌剂
;不同器官的灭菌方式不同(表5-6);1 无机盐:
大量元素:N, S, P, K, Mg, Ca, Cl, Na
微量元素:Fe, Mn, Zn, Cu, Co, Ni等。
2 碳源:
糖类,肌醇等
直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 在这样一种培养上,愈伤组织的若干部位分化形成分生细胞团,称作“胚性细胞团”。在增殖培养基上反复继代,胚性细胞团的数量不断增加,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