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哲学史 课程教案
中国哲学史 课程
教
案
课程编号:07115
总学时: 108 周学时: 3
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二年级下学期,三年级上学期(哲学)
开课时间:
使用教材:,中国哲学史,郭齐勇主编,2006年版
授课教师姓名:
章节 一、先秦诸子学 课时 30 教
学
目
的 了解先秦时期中国哲学的主要哲学形态为诸子学,各家学派之间相互争鸣,形成活跃的学术气氛,其中有六家主要的哲学流派,即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掌握这些主要哲学流派的学派思想特点及学派起源,各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的哲学思想,把握他们学术路向的相同与相异,明确先秦诸子学作为中国哲学的原创时期的理论贡献及在中国哲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及影响。 教学
重点
及
突出
方法 教学重点:明确先秦时期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的各自起源及代表人物,掌握这些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内容,及相互间的理论争鸣。
突出方法:比较分析法。如比较分析孔、孟、荀三者思想间的继承与发展,以此凸显儒家在先秦时期理论的演变及关注点的转折;比较儒墨两家作为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其相互论争、批驳的原因及体现;比较以儒法两家所代表的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的区别;比较儒道两家价值取向的差异;比较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的不同人性判断,及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不同天人观的论说。惠施与公孙龙作为名家的代表人物,思想上都体现了名家重辨名的特点,但亦有不同思维走向,对此亦作比较分析。 教学
难点
及
突破
方法 教学难点:儒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主干,其价值取向的差异及原因;如何看待名家的“白马非马”论、历物十事等哲学命题所蕴含的素朴辨证思维与诡辩思维;韩非子提出的法、术、势合一的法哲学思想的理论根源及当时的社会作用,如何评价分析。后期墨家的逻辑思想及理论贡献。
突破方法:历史还原法。如将各家哲学置于当时的历史情景下,分析各自的起源;从儒、道、墨各家当时兴起的阶层来分析儒与道、儒与墨思想差异的原因。 相关
内容
素材 教材:《中国哲学史》,郭齐勇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版(以下同),第15—121页。
参考教材:《中国古代哲学史论》,李振纲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以下同)第3—108页。
《中国哲学智慧》,向世陵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10月版(以下同),第21—61页。
教
学
过
程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授课思路:此部分从追溯中国古代哲学的萌芽、酝酿开始,对原始文明中的宗教、道德与政治作一历史的回顾,阐述中国古代哲学初步形成时期的哲学观念,如阴阳五行说、和同观念等。正是原始文明乃至夏、商、西周的理论为奠基,促成了先秦时期繁荣的哲学局面,产生了众多的学派思想。其中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经战国中国孟子的发展而有战国末期荀子的集成。老子开创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另一主干学派——道家,而后庄子发展而有老庄并称之说。出生小生产者的墨子开创了墨家学派,与儒家针锋相对,成为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战国时期活跃的思想氛围和言论的自由,促成了一批辩者的产生,这些辩者注重名实之辨,共同称为名家,代表人物有公孙龙子和惠施。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政治法令的实践总结,逐渐了形成注重法治,阐扬法术的法家学派,韩非子就是战国后期法家的集大成者。
设问:围绕先秦时期涉及的哲学思想,形成一些问题需要思考,有:
孔子仁学的主要内容。
墨子“非命”、“天志”思想的矛盾;老子为什么把本体之“道“看成”“无”?
如何评价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如何理解“万物皆备于我”思。如何评价庄子对人类认识的怀疑?从庄子的认识论中得到什么启发?如何评价庄子的无待逍遥?从公孙龙的思想中受到什么启发?如何理解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孟荀人性论的区别。如何评价韩非“参验”的认识方法。
讲解要点:
一、中国哲学的诞生
1、中国哲学史是中华民族的认识史;2、中国哲学史的发展过程和基本特点;
3、学习中国哲学史的目的和方法
二、孔子的仁学
1、孔学的核心理念:仁;2、仁在诸德中的贯彻;3、中庸的方法论;4、德治理想
三、墨子与墨家学派主张
1、墨学的宗旨———兼相爱、交相利;2、三表法与非命;3、天志、明鬼、尚同;4、儒、墨生活原则的分歧;5、墨学式微的思考
四、老子自然无为的智慧
1、老子及老学之精神;2、老子对“道”的诠释;3、道法自然与为无为;4、对有为之学的批评
五、孟子的道德人本主义
1、孟子对孔门儒学的贡献;2、性善论的先验设定;3、道德实践的基本原则;5、独立人格与士精神;6、王道主义社会理想
六、庄子:自由之境中的浪漫高吟
1、“物物者非物”的天道观;2、对人类理智的嘲笑;3、自由与幸福;4、“一死生”的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