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历史文化(二)
第 三 章 西周历史与文化 第一节 周的历史沿革 一、先周时期 周人姬姓,很早以前就生活在西部的黄土高原上。周是由古老的氏族发展而来的。周人的第一个男性祖先名曰弃,据《史记·周本纪》载:“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关于弃诞生的神话,反映了周人对于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变的朦胧记忆,同时也反映了首子丢弃的习俗。 从弃开始到周武王建立西周王朝之前,是周人历史上的先周时期,一共传了十五代,周族的事迹许多已经湮灭无闻。据说周人早期的历史也是经常迁徙的,其中有几次大迁徙,是周人发展的几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一为公刘迁豳。据说大约在夏末商初时,周人被迫“自窜于戎狄之间”。到了周人在公刘为首领时,是其历史发展中的重要阶段。他率领周族来到泾水中游的豳地,考察地势,营建房屋,并大规模地发展农业生产,人口增加,史载“务耕种,行地宜,……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粮食产量有了增加,人口得到增殖。因此进一步发展武力“弓矢斯张,干戈戚戚”。军容整肃,装备精良。“其军三单”部落成员分为三批,轮番服役,亦兵亦农。从此周人进入到建立国家的初级阶段。大约在商王武丁时期,周成了商在西方的一个侯国。在殷墟武丁时期的卜辞中,常见“周侯”的记载,周人与商建立了联系,商族先进的经济、文化的影响,加速了周族的发展进程。 二为古公亶父治岐。古公亶父为首领的时期在周人的发展史上是又一个重要的阶段。古公亶父为首领之初,豳地遭到了散居于周边地区的少数民族的骚扰,掠夺周的财物和人口,于是古公亶父毅然决定率领族众,离开了豳地,来到了岐地。《诗经·大雅·緜》载:“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古公亶父,率领我们周人,在晨曦中疾走驰马,沿着西边的河岸,来到了岐山之下)岐山附近就是广阔的原野。由于周人迁到这里后,得到了新的发展,因而这一带被周人称为“周原”。包括今天陕西的扶风县,岐山县为中心的广阔的关中平原西部肥美的黄土高原,东依漆水,西傍汧(qian)河,北枕岍山山脉,南临渭水。 周人在古公亶父的率领下,首先在周原“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兴建起宫室城邑,并分出了“子邑”。开垦土地,发展生产。按地区划分居民的特点渐趋突出;其次“作五官有司。”说明与全体民众相对立的“公共权力”出现了。这些说明周人的国家进一步发展,时间大约相当于商朝的晚期。古公亶父迁岐和在周原的发展为周人的崛起奠定了基础,被周人尊为“太王”。故《诗经·鲁颂·閟宫》载:“后稷之孙,实维太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 古公亶父死后,传位给幼子季历,周人称为王季。《史记·周本纪》载:“古公有长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季历……生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这说明周人在国家建立之初,王位继承上嫡长子继承制度尚未建立巩固起来。 三是文王迁丰。季历死,子昌即位,这就是后来的周文王,文王是一个极有作为的创业主。他勤于政事,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最著名的就是姜尚,他是文王物色的最重要的贤才。 姜尚为文王谋划了许多军国大计,史称“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说明文王所用之人,并不以血缘关系为唯一的标准。 文王就是这样招徕了大批人才,为灭商事业准备了条件。但这时文王表面上还臣服于商朝,是商朝的一个方伯,对商王还处于称臣纳贡的地位;暗中却在积极准备灭商事业。周人在准备武力伐商的同时,首先扩大政治影响,分化瓦解商的附庸国,争取更多的与国。史称:“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突出的是解决了虞国和芮国的纠纷。 第二年,文王开始了军事征伐,灭了西北和西南的一些小国和少数民族的部落,如:西戎、混夷、密须、阮、共等,巩固了后方。接着文王东进,逼临商都。首先将纣王的亲信国崇国消灭。崇侯虎在关中负责监视周人,他曾向纣王告密,使文王遭到了囚禁,被拘于羑里。因此崇国是周人东进的一个重要障碍,灭掉崇国,使周人据有了关中的膏腴之地,不仅在军事上有重大意义,也占有了重要的经济基地,增强了经济实力。于是将政治中心从岐迁到了丰。(今西安市西南)这就是《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所云:“既伐于崇,作邑于丰。”至此文王实际上已完成了对商都的包围,“三分天下有其二”,对商王朝已形成了咄咄逼人的攻势了。 文王未来得及灭商就死去,其子发继位,这就是武王,他完成了文王未竟的灭商事业。武王即位后,以吕尚为“师”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