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认知管理

第2章 认知管理 宁波大学 黄 勇 目 录 第一节 知觉的选择性 第二节 知觉的偏向 第三节 归因理论 思考题 第一节 知觉的选择性 一、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 知觉的产生要以感觉为基础,但知觉不是各种感觉的简单总和,而是对感觉的有机综合。 二、知觉的特点 第一,知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影响感觉器官的事物; 第二,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各种属性与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关系,即事物的整体; 第三,知觉与社会实践有密切的联系,是感觉的有机综合。 三、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选择性在于把一些对象(或对象的一些特性、标志、性质)优先地区分出来。 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人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对它们的知觉格外清晰,被知觉的对象好像从其他事物中突出出来,出现在“前面”,而其他的事物就退到后面去了。 与此相关的生理基础是:大脑皮层中一个兴奋中心占优势,同时皮层的其余部分受抑制。 知觉的选择性有两种形式: 一是在众多的事物中选择出某些或某个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 二是在某个事物的许多特性中选择出某些或某个特性作为知觉的对象。 知觉的选择性揭示了人对客观事物反映的主动性、局限性。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 (1)自然的、遗传性因素。 (2)后天社会化因素。家庭环境、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以及教育等。 (3)社会实践。知觉是个体与环境交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第二节 知觉的偏见 知觉的偏见:人们在感知事物的时候,由于特殊的主观动机或外界刺激,对事物产生一种片面或歪曲印象的心理过程。 一、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这是指依赖于第一次接触时产生的印象,而对某人作出判断或评价。 人与人见面约5分钟后就会产生第一印象。它往往是通过对别人的外部特征,如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眼神、仪表、年龄等的知觉,进而取得对他们的动机、感情、意图等方面的认识,最终形成关于这个人的总的看法。一般人通常根据第一印象而将别人加以归类,然后再判断分析。 对甲组说,这是一位屡教不改的罪犯。对乙组说,这是位著名的科学家。看完后让被试者根据这个人的外貌来分析其性格特征。 结果,甲组说:他那深陷的眼睛藏着险恶,高耸的额头表明了他死不改悔的决心。乙组说:他那深沉的目光表明他思想深邃,高耸的额头表明了科学家探索的意志。 二、尾因效应 尾因效应(近因效应)。是指个体往往被自己对他人的最新或最近的印象所左右,从而忽略了先前或过去已经形成的对他人的认识。 首因效应是指一个人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有强烈的影响;近因效应则是指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具有强烈的影响。如在面试中,招聘者常常对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应聘者的印象更为深刻。 传播专家霍夫兰认为:“首先提出的论点有利于受众的注意;最后提出的论点有利于受众记住。” 三、晕轮效应 由于一点印象而扩大到全部印象的知觉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晕轮效应,也叫光环效应(月亮周围有时出现的朦胧圆圈) 。 晕轮效应是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一种夸大化的感觉和看法,是一种极为盲目的心理倾向,一旦成绩成为光环被放大,不足也就隐藏到光环的背后视而不见了,反之亦然,特征就是极端和绝对。如“情人眼里出西施”。 《列子.说符》中说:有一个人,斧子丢了,总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了去,当他看到邻居的儿子时,发现他说话、走路、表情都象是偷了斧子的样子。 后来斧子找到了,原来是自己不小心埋进了山谷。这时他再去瞧邻居的儿子,发现他走路、说话、表情一点也不象偷了斧子的样子。 以上这种带着主观印象去观察、了解、分析事物时产生认知偏差的现象,称之为“亡斧疑邻”效应。 五、定型效应 定型效应是指人们头脑中形成了对社会上某一类人的比较固定的看法。 生活中,人们都会不自觉地把人按年龄、性别、外貌、衣着、言谈、职业等外部特征归为各种类型,并认为每一类型的人有共同特点。在交往观察中,凡对象属一类,便用这一类人的共同特点去理解他们。在概括偏颇或忽略个体差异时,就会出现认知错觉。这种错觉称之为定型效应。 人头脑中存在的定型是人们以往经验的反映,但由于在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