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遗传多样性与特异种质研究-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PDF

大麦遗传多样性与特异种质研究-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麦遗传多样性与特异种质研究-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提名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公示 项目名称 大麦遗传多样性与特异种质研究 提名单位 教育部 提名单位意见: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提名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 均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填写要求。 按照要求,我单位和项目完成单位都已对该项目的拟提名情况进行了公示,目前 无异议。该项目系统开展了大麦遗传多样性和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研究,明确了西藏 野生大麦是栽培大麦育种改良的宝贵基因库,结束了 80 多年来国际上关于西藏野生 大麦存在与否的争论;鉴定到一批品质和抗逆性状特异的大麦种质,并揭示了这些特 异种质的遗传特性与分子机理,促进了对我国这一独有的珍贵遗传资源的保护、发掘 与利用;相关研究结果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60 余篇,得到国内外同行的 广泛关注,已被 Cell、Mole Biol Evol、PNAS 等期刊文章引用,其中发表在 PNAS 的 一篇文章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2012 年度成果巡礼;该研究成果显著提升了我国 大麦科学研究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影响,第一完成人张国平曾担任国际大麦遗传学大会 主席(2012-2016),他及项目组成员多次应邀在国际大麦专业会议上作特邀报告。目 前,该研究成果鉴定到的优异种质材料已在国内多家育种单位应用,充分显示了该成 果的先进性与实用性,为高品质啤用大麦育种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对照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条件,提名该项目申报 2018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 奖。 项目简介: 本成果在系统开展大麦遗传多样性研究、明确西藏野生大麦是栽培大麦育种改良 的宝贵基因库的基础上,鉴定到一批品质和抗逆性状特异的种质及遗传位点,并揭示 了这些特异种质的遗传特性与分子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及其创新点如下: 1. 阐明西藏野生大麦遗传多样性丰富,是栽培大麦育种改良的宝贵基因库。利用覆 盖全基因组的分子标记分析证明我国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是世界栽培大麦的一个 重要进化和起源中心,结束了 80 多年来国际上关于西藏野生大麦存在与否的争论; 利用 RNA-Seq 比较了栽培大麦与中东和西藏野生大麦群体间的染色体相似性,以翔实 的分子证据证明现代栽培大麦基因组源于中东“肥沃月湾”和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野 生大麦,且它们的基因组贡献大致相当,但染色体及其片段上存在差异,证明了栽培 大麦的多起源理论。 2. 解析了西藏野生大麦特异的非生物胁迫耐性生理和分子机制,丰富了大麦抗逆育 种资源。利用构建的非生物胁迫抗性鉴定技术平台,鉴定到耐旱性强于 Tadmar (常用 耐旱对照品种)的野生大麦XZ5 和 XZ150;耐盐性强于 CM72 (常用耐盐对照品种)的 野生大麦 XZ16 和 XZ26;耐铝毒强于 Dayton (常用耐铝毒对照品种)的野生大麦XZ28、 XZ29、XZ166 和 XZ113;利用以上种质与优良栽培品种配置杂交组合,通过小孢子培 养和多代回交,构建了多个 DH 群体和染色体小片段渗入系,丰富了大麦遗传资源; 利用“组学”以及同源基因克隆等技术,分析了抗逆的生理响应和分子机制,为大麦 非生物胁迫耐性分子育种提供了遗传资源和理论指导。 3. 明确了啤用品质特异种质的遗传表达特性与调控机制,促进了啤用大麦优质育种。 在解决微量制麦、微型制啤等啤用品质分析技术难题基础上,分析了大麦种质的主要 麦芽和啤酒品质性状,鉴定到 XZ52 (高β-葡聚糖酶和限制性糊精酶活性)、XZ174 (高 β-淀粉酶活性)、XZ6 (低混浊蛋白)等一批啤用品质特异的西藏野生大麦种质,并 系统地阐明了主要麦芽品质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效应,解析了大麦糊精酶活性及其热 稳定性的遗传基础;同时,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检测高品质相关基因或 QTL 位点, 首次开发了与啤酒混浊敏感蛋白相关的分子标记,为优质啤用大麦育种提供了理论与 技术支撑。 客观评价: 1、 西藏野生大麦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我们于 2012 年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发表研究论文,证明 “西藏野生大麦是栽培大麦祖先之一”。论文发表后受到了包括 作物学、农业考古和环境生态等领域在内的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不仅结束了 80 多年来国际上关于西藏野生大麦存在与否的争论,还开启了西藏野生大麦利用和研究 的热潮(已引用近 80 多次)。鉴于这一研究的创新性与科学意义,该文入选了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委 2012 年度成果巡礼(当年生命学部入选 3 篇)。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 2014 年我们再次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论文,提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