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价值与生育期望之研究-辅导与谘商学报.PDF

子女价值与生育期望之研究-辅导与谘商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子女价值与生育期望之研究-辅导与谘商学报

輔 導 與 諮 商 學 報 民 102 年,35 卷 1 期,57-88 頁 子女價值與生育期望之研究 楊天盾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子女價值對生育期望之影響。研究以近十年來出生率最低的台灣南部區域居民 為研究對象,採配額抽樣的方式來進行調查,在嘉義縣市、台南市(原台南縣與台南市)、高雄市(原 高雄縣與高雄市)與屏東縣共回收有效問卷489 份。研究以「子女價值量表(生育價值)」、「子女價 值量表(生育代價)」與「個人背景資料」為研究工具收集資料並進行分析,包含描述性統計、單因 子變異數分析、多元迴歸等統計分析。分析結果如下,根據南部區域居民的樣本發現: 1. 一般認同子女價值中生育價值面向,特別在「權力成就」、「親密情感」、「家庭愉悅」與「道 德價值」有較高的認同。 2. 一般認同子女價值中生育代價面向,特別在「教養責任」與「喪失自由」有較高的認同 3. 未來期待生育子女數以兩個最多。 4. 女性的生育期望略高於男性。 5. 年齡愈大,期待生愈多的小孩,反之亦然。 6. 愈認同生育價值的價值觀,其理想子女數愈多,反之亦然;而愈認同生育代價的價值觀,其 理想子女數愈少,反之亦然。 7. 愈認同「道德價值」的生育價值面向,其理想子女數愈多。 關鍵詞關鍵詞::子女價值、生育價值、生育代價、生育期望 關鍵關鍵詞詞 :: 楊天盾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tw) - 57 - 輔導與諮商學報 於千分之 8 。以2003 年為例,粗出生率為千分 緒 論 之 10 ,人口自然增加率只有千分之4.3 (內政 部戶政司,2007 ),到了2011 年,粗出生率降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至千分之 8.48 ,人口自然增加率則只有千分之 隨著時代的變遷,婚姻家庭與傳宗接代的 1.88 (內政部戶政司,2010 )。可見 1990 年代 觀念式微,個人主義逐漸取代集體主義,許多 後,生育率持續下降,少子化現象更為清楚。 年輕人不願走入婚姻,建立家庭。近年來,晚 以平均生育子女數的來說,台灣地區十五歲以 婚、不婚、離婚、不生,已成為台灣社會的普 上已婚女性之平均生育子女數逐年遞減,從 遍現象(王馨逸,2005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 1980 年的 3.57 人,下降到 2003 年的 2.70 人; 數據顯示,台灣的總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 平均理想子女數,從 1980 年的 3.46 人,下降 TFR ),由1950 年代開始下降,從原本的 6 人, 到 2003 年的 2.53 人(行政院主計處,2006 )。 下降到 1984 年的 2.05 人,首次低於人口替代 而台灣育齡婦女的平均生育數,也從 1971 年的 水準 2.1 人。此後 1986 到 1997 年之間,一直 3.17 人,下降到 2005 年的 1.12 人(行政院主 維持在 1.75 人左右,然而,從 1998 年起又再 計處,2006 )。 次明顯地下降,到 2005 年只有 1.12 人(行政 過去在解釋人口與生育率下降等問題時, 院主計處,2006 ),2010 年更下降至 0.89 人(行 許多學者以不同的面向與角度來探討背後影響 政院主計處,2010 )。根據美國人口研究機構人 的因素。以經濟成本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