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综述北太平洋副热带海洋环流气候变化研究.doc

综述北太平洋副热带海洋环流气候变化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综述北太平洋副热带海洋环流气候变化研究

综 述 北太平洋副热带海洋环流气候变化研究 摘 要: 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的变化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热量的经向输送中占重要地位。本文对近10年有关北太平洋副热带海洋环流气候变化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研究成果有:用卫星高度计首次观测到全球海洋Rossby波的传播特征;确定了气候意义下北太平洋副热带逆流为2支,揭示了其中一支与北太平洋模态水的存在有关,另一支是夏威夷群岛附近海洋-大气-陆地相互作用的结果;首次发现了台湾以东黑潮流量有显著的准100天振荡等。本文还提出了在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研究中目前存在的新科学问题。 关键词: 北太平洋; 副热带环流; 海洋-大气相互作用; 温跃层 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Subtropical Gyre in North Pacific)是指由北赤道流、黑潮、黑潮延伸体、北太平洋流及加里福尼亚流组成的位于北太平洋副热带海域的环流圈。在该环流圈中还存在北太平洋副热带逆流和黑潮延伸体以南的再循环流。该环流圈在北太平洋海洋的经向热输送和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自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提出以来,鉴于副热带环流北部(40°N, 170°W)是PDO的振荡中心之一,该海域的海气相互作用引起科学家的关注。有关太平洋气候年际、年代际变化研究指出,在整个太平洋海表面温度(SST)、海平面气压和风应力场低频变化中存在着一个年际变化的El Nino-南方涛动(ENSO)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这2个明显的振荡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北太平洋始终是这2个振荡的明显信号出现区之一[1]。最近作者分析了太平洋的风应力旋度异常场和净热通量异常场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风应力旋度场和净热通量场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的前3模态的异常中心都在北太平洋副热带海区,这说明该海区是太平洋气候低频变异的中心。 作为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的西边界流, 黑潮对中国近海(黄、东、南海)环流有重要的影响[2-4]。黑潮海域SST异常是影响我国夏季大气环流和降水的重要因素[5-7]。因此,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主要流系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将会对北太平洋SST和中国近海环流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介于太平洋热带环流与副极地环流之间,该环流的变化与北太平洋热带环流、副极地环流的变化密切相关。Gu和Philande[8]提出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东部的潜沉(Subduction)可以对赤道附近热结构的年代际变化有直接的影响;McPhaden and Zhang[9]提出的北太平洋副热带与热带之间的经圈环流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变慢,使得赤道太平洋的SST升高了0.8℃的新观点,也充分说明了副热带环流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重要地位。另外,北太平洋副热带海域还是热带太平洋海温影响全球气候异常的大气桥(PNA型)的必经之路,也是北太平洋热带风暴的发源地和主要路径分布区。 因此,深入理解北太平洋副热带海域的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物理过程,掌握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规律不仅在海洋环流的基本理论研究中有重要意义,而且会为改进全球海洋-大气耦合模式,提高全球气候预报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自Sverdrup等[10]、Munk[11]和Stommel[12]提出了风生海洋环流的理论以来,人们针对副热带海洋环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近20年来, 在Rhines 和Young[13]提出的位涡均一化理论和Luyten, Pedlosky和Stommel[14]提出的通风温跃层理论的基础上,随着观测资料的增多,人们对风生环流的认识亦不断丰富和加深。对北赤道流、黑潮等主要流系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结果。我国海洋学家通过“中-日黑潮调查研究”(1986~1992)和“中-日副热带环流调查研究”(1996~1999)2个国际合作项目的实施,在黑潮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台湾以东副热带 环流区的中尺度涡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海洋学家也在副热带环流的研究中取得一些成果,为研究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奠定了基础。在此,我们将就以下几个方面回顾国内外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分析目前我们已认识到但尚未解决的问题。 1 副热带环流基本特征的研究进展 在海洋调查资料的长期积累过程中,人们对副热带环流的认识经历了从“单涡”到“双涡”和“多涡”结构的认识过程[15-16]。顾玉荷等[17]利用137°E断面资料分析了副热带逆流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指出副热带逆流具有多支性。Qiu[18]利用日本气象厅CSK调查每年2次137°E断面的温盐资料分析了北赤道流的流量的年际变化以及日本以南黑潮流量与黑潮路径发生大弯曲的关系。“中日黑潮合作调查研究”项目历时7年(1986~1992)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