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件.ppt

第2章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章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件

吃橘子的故事: 这个由哈佛大学费希尔、尤里两位教授描述的故事是这样的: 两姐妹共有一个橘子,姐姐想要皮,妹妹想要橘瓣。但是橘子的分割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分割办法:其一是姐姐取其皮,妹妹取其瓣;其二是橘子每人一半,各取其需后,扔掉不需要的。 姐妹俩将如何选择? 如果姐妹分别代表不同的国家,情况又将如何? 绝对优势理论 一、历史背景和代表人物介绍 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从海外市场获得更多的廉价原料并销售其产品,迫切要求扩大对外贸易,而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却严重束缚了对外贸易,阻碍了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 这种要求,必然要反映到经济思想上来。这就是重商主义衰落和古典学派兴起的大背景。 古典学派提出了“自由放任”的口号,在理论上为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铺平了道路。 古典学派的最主要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 在狩猎社会,一个人一开始既打猎又造弓箭,后来发现自己更擅长造弓箭,于是就专门造弓箭换猎物;另一个人一开始也是既打猎又造弓箭,后来发现自己更擅长打猎,于是就专门打猎,然后用猎物交换弓箭。如此一来,两个人的“蛋糕”都可以做得更大,整个社会的“蛋糕”也因之更大。 斯密认为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2、国内的分工原则也适用于国家之间 斯密认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原因和基础是各国之间存在的劳动生产率或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 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或具有比别国低的生产成本,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反之,则不具有绝对优势,而是具有绝对劣势。 他举例说,苏格兰这个国家气候寒冷,不适宜种植葡萄,因而应从国外进口葡萄酒。但如果采用建造温室等方法,苏格兰也能自己种植葡萄并酿造出葡萄酒,只是其成本要比从国外购买高30倍。 斯密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苏格兰政府限制进口葡萄酒,并鼓励在本国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显然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3.各国应该如何进行贸易?(贸易模式) 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么都生产更有利。 这种以各国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理论,被称为绝对优势理论。 P22 三、绝对优势论的例证 通过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可以使各国均获利。 1、总产出增加 分工与交换后,世界总产出增加了0.5单位小麦和2单位布。 2、可供消费的产品数量增加。 在用一单位小麦交换一单位布后,法国可供消费的小麦和英国可供消费的布都增加了。 3、节约劳动。 或者,假定两国消费总量不变,则法国0.5单位的小麦和英国2单位布的生产就不必要了, 即法国只生产2单位小麦,共投入80*2=160单位劳动,可以节约40单位劳动; 英国只生产2单位布,共投入50*2=100单位劳动,可节约100单位劳动。 这些增加的产量,或者节约的劳动,就是贸易利益。 童年李嘉图所受教育不多,14岁时,随父亲从事证券交易活动,21岁时独立开展证券交易活动,很快便获得成功,25岁时他已拥有百万英镑财产。这时的李嘉图深感早年教育不足,因此在经济生活有了保障以后开始自学。 1799年的一次乡村度假里,他偶然阅读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这是他第一次接触经济学,从此,对政治经济学发生兴趣并开始研究经济问题。37岁的时候他完成了第一篇经济学论文,10年后他在这一领域获得了极高的声誉。 1817年,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出版。在此著作中,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贸易理论等理论,极大地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 李嘉图1817年出版了他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对商品价值理论和财富分配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地租及国际贸易问题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该书完成了著名的比较成本学说。 三、比较优势论的例证 或者,假定两国消费总量不变,则英国0.2单位的呢绒和葡国0.125单位酒的生产就不必要了, 即英国生产2单位呢绒,共投入100*2=200单位劳动,可以节约20单位劳动; 葡萄牙负责生产2单位酒,共投入80*2=160单位劳动,可节约10单位劳动。 这些增加的产量,或者节约的劳动,就是贸易利益。 相互需求论实质上是指由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值的理论,是比较优势论的补充。 约翰·穆勒和阿弗里德·马歇尔是相互需求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穆勒首先提出了相互需求论,马歇尔以几何方法对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作出进一步分析和阐述。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年)是英国经济学界的重要人物,是李嘉图的追随者,也有人称他是“最后一个古典主义者”。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