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乡巨变》中的民间文化解读
[摘要]周立波的小说《山乡巨变》通过对民间文化形态的自觉追求,显示出独特的民间美学价值。民间文化体现出审美性、颠覆性和渐变性特征,使这部小说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关键词]《山乡巨变》;民间文化;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I20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2-0074-02
湖南作家周立波的小说《山乡巨变》不仅可以从叙事策略、形象分析及史诗品格等方面进行研究,还可以从民间文化的角度对其进行探讨。
一、民间文化的审美性
周立波出生在南方农村,对农村和农民以及农村的自然景观和生活场景有着一种天然的热爱之情。山清水秀的南国山乡滋养了周立波朴实的心灵,家乡的一山一水在他的眼里都是那般美好亲切且情意绵绵。1956年,周立波以自己的亲身实践创作了长篇小说《山乡巨变》,自然美、乡情美和人情美是这部小说所展示的主要画面。
小说一开篇,下乡干部邓秀梅就将读者引入一个被茶子花围绕的美丽山乡。“一连开一两个月的洁白的茶子花,好像点缀在青松翠竹间的闪烁的细瘦的残雪。温暖的茶子花香,刺鼻的野草的香气,跟强烈的松叶的腐味,混在一起,随着山风阵阵的飘来。”置身小说中,我们仿佛也慢慢闻到了花的香味,看到了被这花香笼罩着的美丽山乡。
在小说中,作家尽量还原民间场景,直观生动地再现民间原生态的生活情形。 “五口人围住一张四方矮桌子,桌上点起一盏没有罩子的煤油灯,中间生个汽炉子,煮一蒸钵白菜,清汤寡水,看不见一点油星子。炉子的四周,摆着一碗扑辣椒,一碗沤辣椒,一碗干炒辣椒粉子,还有一碗辣椒炒擦芋荷叶子。”从陈先晋老爹家这一顿晚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湖南人爱吃辣椒的饮食习惯,同时也真切地感受到当时农民的生活相当艰苦,但他们通过自己的智慧,翻新花样,以辣椒为主料,使这顿晚餐平淡温馨、其乐融融。小说中对于湖南农村村民住房的描写,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暮色迷蒙里,远远望见一座靠山的小小的瓦屋,她晓得,这就是陈家。坐北朝南,小小巧巧,三间正屋,盖的一色是青瓦,西边偏梢子,盖的是稻草。越过低矮的茅檐,望得见竹子编成的狭小的猪栏。屋后是座长满翡绿的小松树、小杉树、茶子树和柞树的丛林。一根楠竹的弯弯的尾巴,垂在屋脊上,迎着晚风,轻轻地摇摆。屋前有个小地坪,狭窄而干净。”这是老农陈先晋的家,一切虽然简陋,但每一个小事物都透出勃勃生机。
《山乡巨变》中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农民都体现出真切的人情味。小说中写副社长谢占元吃水莽藤草自杀,起因是他负责看护的牛被人砍伤,在这之前,他受了老婆一顿恶气,还被龚子元吓唬,一时想不开。亭面糊收工回家,路上发现谢占元脸色不好、神情沮丧,就问东问西,提出种种建议宽慰对方。谢占元最后问亭面糊自己为什么这么倒霉,亭面糊以民间迷信的种种说法来宽慰对方,最后亭面糊提出要请李槐老帮谢占元写一张符来驱邪。这一番劝说虽然看似诙谐幽默,但从亭面糊的角度出发,这些道理都有理有据、发自内心,我们也从这里真切地感受到老农的淳朴善良,感受到了山乡人民之间浓厚的情谊。
《山乡巨变》中令人难忘的老农形象亭面糊在向别人介绍自己时说:“早些年数,我也起过好几回水呢。”“起水”是典型的湖南益阳方言,益阳人多是伴水而居,“起水”的意思就是翻身、发财。再看小说中这段话:“唉,同志你不晓得,是我婆婆的主意。她听人说,竹子都要归公了。”“婆婆”这一称呼,在益阳指的是自己的妻子。将方言运用在具体文本中表现生活本身时,这种原始的语言便具有了新的审美意蕴,开拓出不同于普通话的独特民间审美空间。
二、民间文化的颠覆性
《山乡巨变》这部长篇小说分上、下两部,上部写清溪乡初级合作社筹建始末,下部写初级社转为高级社后, 社员们齐心协力、发奋图强, 取得第一年大丰收的经过。这条线索是显在的,它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合,也与同时代作品的主旋律相合。但在这条情节背后,作品中还存在着一条相反的解构线索。上述在农村中推进的政治运动和生产活动中,每一个有代表性的事件、场面的叙述,周立波每每旁溢斜出, 有意无意把它们还原成民间仪式、民间活动、民间习俗和民间信仰。与其他作家相比, 周立波显然不是仅仅将民间文化形态当成一种故事发生的背景来看待,他沉入到底层的民间生活, 深切理解到农民为民间文化形态所喜爱、所包围,也为民间文化形态的逻辑思维所主宰。
乡支书李月辉是清溪乡党的领导者,按理说是唯物史观的代表者,然而其身上仍然保留着民间文化形态的逻辑思维和行事风格。他在处理菊咬筋砍伐枫树这件事时,是通过民间鬼魂迷信, 称他在封山前一天还看到那棵大枫树,莫非自己当时看见竟是“枫树的魂魄”?以这样的调侃方式巧妙地戳穿菊咬筋用谎言所作的狡辩。“捉怪”这一节中,李月辉听到刘雨生讲述自己每天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