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师生戏曲集》五叹
写戏曲剧本,就其难度来说,一向为圈中人视为苦旅,圈外人视为畏途的。近二三十年戏曲市场萎缩以来,戏曲作者大量流失,还坚守在戏曲田地中辛勤耕耘者,实不多也。
近几年高校中的戏曲团体渐渐增多,如北京大学京昆社、复旦大学昆曲社、南师大光裕戏曲社等,这些都是从戏曲教育入手,培养人才、振兴戏曲之举。笔者闻此种种,不禁异想天开地期待:是否从高校中也能产生有号召力的良师,培养一些有志于戏曲创作的学子呢?此法甫出头脑就被我立即打消――写戏是何等难事!没有对大量剧目的观摩、对传统精华的吸纳,没有坐得住冷板凳的耐心、再三修改的恒心、关注舞台的热心,如何写得了?
不想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真有这么一位先生,带着几个学生,在戏文系和学院艺术创作中心的热烈支持下,洋洋洒洒地写了本规模俨然的《师生戏曲集》,并由中国戏剧出版社正式出版。其中囊括了4个剧种的9部大戏,分别是京剧《诸葛亮招亲》、秦腔《司马迁》、京剧《复活》、扬剧《何老夫子》、越剧《乐昌公主》、京剧《优孟衣冠》、《河伯娶妇》,越剧《宋弘辞婚》、《赶月》。其中《诸葛亮招亲》受到了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的资助,已由附属戏校进行排练;《司马迁》在第五届中国戏剧文学奖中获得了银奖。以此而观,作品的质量不可小觑。
内容上,作品虽然是历史题材和外国题材,但都有关注当下、古为今用的现实主义精神。比如《复活》中的“忏悔”虽然是基督教中的教义,却有促醒人们去自查、自省并勇于承担责任的积极意义;比如《何老夫子》中塑造了一个冥顽不化的封建夫子,也对今天社会中抱残守缺、思想落后的“夫子”们进行了警醒和批评;比如《宋弘辞婚》中对“糟糠之妻不下堂”的赞美,同时也是对今天“包二奶”官员们的热辣嘲讽;比如《司马迁》中对司马迁著史精神的褒扬,也是对今天人们的激励和鞭策……文艺作品的最高任务,是用好的人物来打动人、影响人、激励人,进而对我们的社会生活发生积极影响。可惜今天的许多专业编剧,常常忽视了自己笔下的责任,淡忘了作品对现实的影响力。而一群学院中的师生们,身在“象牙塔”,而心却能不拘泥于小小天地,注重笔端的现实主义冲击力,这个路子走得端,走得对。不禁为作者的眼界胸襟一叹!
技巧上,虽小试牛刀,却已有成熟编剧的章法;学院授业,却显示对舞台规律的熟谙。可圈可点之处,不在少数,而以下三点最值得赞赏:
一、量身订做设“戏核”。戏核,乃是一部戏中的抒情高潮,是作品灵魂的所在。承担着深化人物、升华主题、烘托气氛的任务。《戏曲集》中的不少作品,都是在高潮的设置上动了一番心思的。如京剧《复活》中的“夜叹”,就是一场为男主角量身订做的好戏。在原著中,托尔斯泰为了表现聂赫留朵夫下决心陪玛丝洛娃流放、并与她结婚的心理脉络,花了大量的笔墨。但小说容量丰富,下笔自由,若直接转换为戏曲形式,既不允许也不好看。编剧遂将聂赫留朵夫的心理变化浓缩为一场戏,以44句唱词集中地抒发了对民生的怜悯、对官场的失望,欲别世自尽又难推罪责,最终决定亲身赎罪的复杂情绪。并配合一段“手杖舞”,既展示了演员的唱功,又能发挥做功技巧,为演员拓宽了空间。编剧能设身处地为角色着想,将人物刻画入微,已然不易;能为演员着想的,就更难得。不禁为作者的良苦用心一叹!
二、画龙点睛造“戏胆”。戏胆,是在情节发展中起着特殊作用的事物,多贯穿全剧,成为解决冲突的关键。它使作品富有寓意和趣味,成为画龙点睛的一笔。《戏曲集》中有“戏胆”者不在少数:如京剧《诸葛亮招亲》中的“木牛流马”,帮诸葛亮解决了战术上的困难,也结下一段姻缘;越剧《乐昌公主》中那一块摔成两半的秦镜,既是国破家亡的纪念,也是忠贞爱情的见证;扬剧《何老夫子》中的“宣统优贡”的谶语,连接起盼望中举却不得不破灭的一个个梦想……值得肯定的是,这些“戏胆”都来得熨帖巧妙,与人物、结构水乳交融,无硬凑之感。而且,“戏胆”不仅带动了演员的情感抒发,还使得全剧结构紧凑、前后呼应,成为一条时隐时现的“草蛇灰线”。不由又为作者的巧妙设局一叹!
三、细节渲染见“戏韵”。戏韵,是戏曲作品独特的风致韵味,它来自于编剧对戏剧情境的斟酌和揣摩,对环境细致入微的体察和捕捉,对人物关系的聚焦和放大。戏韵的产生往往来自于细节渲染,可念可唱可做,不拘一格,以情趣横生、好看耐看为归旨。客观地讲,细节描写能出“韵味”出“戏味”,是比较高的要求了,但这在《戏曲集》中并不鲜见。比方《复活》中“画像”的一场戏,聂赫留朵夫为自己的女友柯察金小姐画像,却因为心中难忘玛丝洛娃,竟下意识地将玛那独特的斜眼画在了柯察金的脸上!这个有趣的细节是小说原著中没有的,悉为编剧所创,但却异常合乎人物心理,不啻妙笔。又如《司马迁》中汉武帝以“点心”来“点”司马迁写史之“心”,似为阻挠实为试探,而司马迁也从容应对,在机智中生发出一段不卑不亢的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