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古墓葬 中国旅游地理 教学课件.pptVIP

第9章古墓葬 中国旅游地理 教学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9章古墓葬 中国旅游地理 教学课件

第9章古墓葬 大约在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产生了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观念。在宗教产生以后,人们更加相信有所谓的来世转生,因此更加重视丧葬礼仪。中国封建伦理崇尚孝道,主张“事死如事生”,“厚葬以明孝”,致使厚葬之风长期盛行不衰。因此我国保存有许多古代大型墓葬,有些陵园建筑十分完整,珍藏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旅游胜地。 9.1我国古墓葬的历史沿革 土葬首先要把死者安置在棺中,然后埋入土穴。埋棺之处叫墓,也叫茔;在埋棺之处地面上堆土成丘,叫坟,也叫冢。合称起来,就是坟墓。 9.1.1原始社会,葬仪极简 在原始社会,葬仪极其简单。《礼记·檀弓》中曰:“古也,墓而不坟。” 9.1.2奴隶社会,厚葬盛行 在原始社会后期,厚葬已开始萌芽,到了奴隶社会,则厚葬盛行,而且出现了残酷的人殉制度,车马也是常见的殉葬之物。 大约从东周时代的春秋时期开始,出现“封土为坟” 的做法。 9.1.3春秋时期,始封土为坟 大约从东周时代的春秋时期开始,出现“封土为坟” 的做法。 周代陵墓集中分布于陕西咸阳以北,封土多为平顶方锥体,就是在墓穴之上用黄土层层夯筑而成一个上小下大的锥体,上部方形平顶,呈覆斗状,故名“方上”。东周时期陵墓地面还出现了陵园。 9.1.4秦汉两代,高冢大墓 秦汉时期,帝王陵墓依然都取“方上”形式,尤以秦始皇陵最为典型。但不管是地面的封土还是地下的建筑,秦汉皇陵都规模宏大,随葬品也极为空前。如秦始皇陵兵马俑震惊世界。 9.1.5唐代“因山为陵” 到唐代,唐太宗李世民认为平地筑高坟太劳民伤财,改为“因山为陵”,形成定制。就是利用天然山丘作为陵墓,把地宫掘进山里去。这样既能体现帝王的尊严,又能防止盗墓和水土流失。李世民的昭陵和李治、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都是这种形式。 9.1.6宋代恢复“方上” 形式 宋陵规模较小,但设集中陵区。北宋陵集中在河南巩义市,南宋陵集中在浙江绍兴。宋陵虽然恢复了秦汉时期的方上形式,但不是简单重复,在陵园布局和地形选址等方面也有其自身特点,而且“方上”的规模要比秦汉时小得多。 9.1.7元朝蒙古密葬,不留痕迹 13世纪初,蒙古贵族以其强悍的军事力量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元朝,结束了元以前的分裂混战局面,疆域空前辽阔。但是他们的社会生产方式还留有蒙古游牧部族的特征。反映在葬俗上,蒙古贵族实行秘密潜埋习俗。 9.1.8明清两代的“宝城宝顶” 明清两代陵寝制度大致相同,都选址于“风水宝地”,设集中陵区。 所谓“宝城”指的是在地宫之上砌筑高大的砖城墙,城墙上设垛口和女墙,宛如一座小城。所谓“宝顶”是指在砖城内填土,形成高出城墙的圆顶。宝城的形式有圆形和长圆形两种,明陵多是圆形,清陵则多长圆形。在宝城之前,尚有一个突出的方形城台,上建明楼,称之为“方城明楼”。楼内竖立皇帝或皇后的谥号碑,是帝王陵的陵名标志。 9.2古墓葬的旅游价值 9.2.1科学文化价值 古墓葬的旅游价值首先表现为科学文化价值。许多古墓葬尤其是帝王陵寝,不仅地上地下建筑辉煌,而且殉葬品丰富。其中往往包括一些珍贵的文献古籍 9.2.2历史价值 丧葬是历史的产物,必然在许多方面反映出当时的历史。如殷墟的发现,证明了商王朝存在的真实性。其中出土的甲骨文,记载了商朝社会的生产状况和阶级关系,大大丰富了我国奴隶社会的历史资料。 9.2.3美学价值 古墓葬与其建筑形式、殉葬品等出土文物,有的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如商王朝的青铜器皿,造型端庄。上面的纹饰古朴奇特,如饕餮纹,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历代墓室中出土的陶器、绘画、雕刻及画像砖、画像石等,在体现出当时社会文化艺术水平的同时,还给我们带来一定的美感享受。 9.3我国著名古墓葬 9.3.1历代帝王陵寝 9.3.1.1上古帝王陵 (1)黄帝陵 (2)尧陵 (3)舜陵 (4)禹陵 9.3.1.2秦始皇陵 位于陕西临潼骊山北麓,南倚骊山,北临渭水,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墓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46年,年仅13岁的秦王赢正继位后就开始给自己修陵墓,直到公元前209年去世,前后历经36年。 就单一陵墓而言,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1974年,在其附近发现兵马俑随葬坑,目前已挖出俑坑三个。一号坑最大,发掘出与真人真马同样大小的武士俑和陶马6000余个,神态逼真,栩栩如生,再现了2000多年前的战阵军容。这一发现引起世界性轰动,被誉为“二十世纪最壮观的考古发现”,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 9.3.1.3汉帝陵 西汉帝王及重臣陵墓多在咸阳北原及长安附近。西汉也如秦代一样,大规模的修建陵墓,汉制以每年赋税的1/3用于修陵。西汉帝陵创“陵邑”制度,迁天下豪富居之,为帝王守陵,并首开石像生之先河,即在神道两侧置石人、石兽。 汉代帝陵中以汉武帝茂陵规模最大,位于兴平县境内。霍去病墓作为茂陵的陪葬墓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