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文化,一样情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文化,一样情深   [摘要]电影《喜福会》获得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其作品中引起读者共鸣的东西――对人们所共同关注的生活法则及生命本质的理解与表现。四对母女之间持续不断的矛盾冲突,展示了中美两种文化的碰撞,以及这种碰撞对华裔心灵上的影响。《喜福会》中展现的母女之间的矛盾冲突正好集中反映了两种文化的相互冲突。但是文化差异,语言不同和代沟等阻挡不了母女亲情。她们无私的奉献和自我牺牲的行为,证明了母女亲情的力量。   [关键词]谭恩美;喜福会;主题;母女情      一、引言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处女作《喜福会》1989年出版后,获得文坛的广泛注意和一致好评。华裔导演王颖拍成同名电影,众多华裔演员加盟出演。电影《喜福会》也同样获得极大成功,荣获柏林电影节银熊奖。众多评论家从不同角度对《喜福会》进行了评论。的确,文化翻译中的挑战和移民身份中不可避免的双重性是《喜福会》所探讨的部分主题,而且是中国移民母亲与其美国女儿产生矛盾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喜福会》获得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其中引起读者共鸣的东西――对人们所共同关注的生活法则及生命本质等问题的理解与表现,那超越民族和文化差异的人间真情――母女亲情、为爱而牺牲也正是《喜福会》所探讨的主题之一。      二、中国传统的母女情      《喜福会》描写了解放前夕从中国大陆移居美国的四位女性的生活波折,以及她们与美国出生的女儿之间的心理隔膜、感情碰撞,既矛盾冲突又互相关爱的复杂关系。《喜福会》首先展现了中国传统的母女情。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家庭”既代表着家长对子女的权力,又意味着家长与子女相互依赖,血缘关系及伴随着精神与生活的必然联系。在中国家庭里,女儿对母亲的爱表现在孝顺、守礼,对母亲无条件的服从;母亲对女儿的爱则更是彻底、无私、忘我的牺牲。   安梅的故事:在旧中国,安梅四岁时,母亲在丧夫戴孝期间受骗,被迫作了富商吴兴的三姨太,成为不守妇道的女人,被外婆赶出了家门。安梅和小弟同外婆一起生活,外婆不许他们提起母亲,几年后,安梅已完全不记得母亲了。外婆病危时,安梅的母亲回来照顾外婆。母亲为她梳头,抚摸她脖子上的伤疤流泪时,安梅才记起了母亲。她记得四岁时,母亲回外婆家,求外婆把安梅给她,安梅哭着要妈妈,饭桌上火锅里沸腾的热汤,泼洒在她的脖子上。烫坏的地方落下了这块伤疤。这个伤疤象征了母女亲情,代表着安梅与母亲血肉相连。母亲抚摸伤疤让她知道母女俩心连心,血缘之亲是母女割舍不断的纽带。后来,在外婆咽气之前,母亲从自己胳膊上割下一块肉,为外婆熬汤喝。“割股疗亲”虽说是愚孝,但按照古老的传说,可以治好病入膏肓的父母,是子女尽孝道。安梅母亲虽遭自己母亲的唾弃,仍然在母亲临终前尽孝道,为了挽救母亲的生命,甚至用“割股疗亲”的方法。这种以血肉换来的母女亲情蕴含了极为深刻的主题意义。这让安梅发现了真正的自我,体会到母女血肉相连,母亲就在自己的骨子里。安梅牢记在心,开始深爱这位割股为外婆疗病的母亲,安梅决定跟随母亲到了天津的新家。后来,安梅的母亲自杀身亡,并非出于自己的绝望,而是为女儿将来的幸福而做出的牺牲:因为吴兴怕鬼,安梅的母亲知道,她的死可以使安梅的地位和舒适的生活更有保障。安梅的母亲作为女儿深爱自己的母亲,为母亲极尽孝道;作为母亲又深深地疼爱自己的女儿,为了女儿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安梅深深地理解母亲,敬爱母亲,也从母亲身上学到了坚强、勇敢,无论什么时候也不放弃。她后来给自己女儿说过:“母亲是天下最好的人,母亲知道你心里想什么。”   琳达的故事:琳达与母亲关系和谐,处处认同、敬仰母亲,对母亲听话、顺从。琳达对母亲的孝代表性地体现在她的第一次婚姻上。她在中国时宁愿牺牲自己的一生,只为履行父母许下的一个诺言。两岁时琳达就被许配给黄天余了,她对自己的婚姻感到很矛盾:她知道婚姻带来的是委曲求全,想拼命地逃避;但是,又不能做出不孝的举动,让父母失信于婆家。十二岁时,家里遭灾,全家搬到南方,而琳达作为黄家的媳妇被留到了黄家。她被当作佣人一般使唤,受尽了屈辱,仍然按照母亲的嘱咐做个好媳妇。她没有怨恨母亲抛弃她、冷淡她,而是理解、同情母亲。因为她知道在父权社会里,母亲在家里没有发言权和决定权。母亲摆出一副严厉的样子,是想让自己更坚强地忍受痛苦,同时使女儿也坚强起来。这严厉的背后隐藏着母亲极大的痛苦和对女儿割舍不下的关爱。但是,黄家比琳达家富裕,在母亲看来,嫁给天余会提高琳达的社会地位,会使琳达衣食无忧。母亲这样做并不是不爱她,恰恰相反,这正说明了母亲深爱自己的女儿。基于对母亲的理解与回报,为了履行作为女儿的孝道,琳达把父母的许诺当作自己的诺言,不惜牺牲自己,在黄家忍受多年凌辱与痛苦。      三、移民母亲与美国女儿的关系      四位移民母亲到了美国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