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论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概论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件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1 概论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大气污染的基础知识:大气污染,污染源,污染物等; 燃料、燃烧与燃烧设备的基础知识; 颗粒状污染物控制技术; 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脱硫脱氮; 大气污染控制系统:集气罩、通风机等; 废气治理设备的安装、运行与维护管理。 课程任务与目的: 熟悉并掌握大气污染控制方面的基础知识; 能够分析并解决实际中大气污染方面的基本问题; 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大气污染控制系统; 为日后工作奠定全面的环境工程基础,全面发展; 考取注册环境工程师必考内容。 课程特点及教学方法 特点: 内容多:绪论和十二章内容; 学时少:总共72学时,去掉实验、实践学时,平均每章6学时。 教学方法: 讲授与自学相结合:重点内容详细讲,一般内容简略讲,部分内容自学。 对同学学习的要求: 按时上课; 课前认真预习; 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有问题可以随时提问; 书上有的内容可以不记笔记; 课后认真阅读有关的章节; 独立、认真的完成作业; 使用的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参考书: 郝吉明、马广大 主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占10%,包括是否有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等,平时上课点名抽查。 作业:占10%,包括是否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作业的水平。 考试:占80%,闭卷笔试。 希望大家认真学习 努力取得好成绩 1 概论 本章主要内容: 了解大气、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 了解全球及我国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 了解大气污染的危害; 掌握造成大气污染的污染源种类和污染物类型; 依据大气污染控制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利用各种技术对大气污染进行综合防治。 1.1大气与大气污染 1.1.1大气和空气 大气是指环绕地球的全部空气的总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 环境空气是指暴露在人群、植物、动物和建筑物之外的室外空气。 注:大气的范围更大些,环境空气的范围相对小。环境工程中所说的大气是指环境空气。 1.1.2大气圈及其垂直结构 大气圈是受地心吸引随地球旋转的大气(自然地理学定义)。 大气圈层界定为1200~1400km。1400km以外空气非常稀薄,是宇宙空间。 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特点,并考虑大气垂直运动,世界气象组织将大气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 根据污染原因和污染物的组成分类: 煤烟型污染:由燃煤工业的烟气排放及家庭炉灶等燃煤设备的烟气排放造成的。我国大部分的城市污染属于此类型污染。 石油型污染:由于燃烧石油向大气中排放有害物质造成的。 混合型污染:由煤炭和石油在燃烧或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混合物造成的大气污染。 特殊型污染-----由于各类工业企业排放的特殊 气体(如氯气、硫化氢、氟化氢、金属蒸汽等)引起的大气污染。 1.1.5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 一.大气污染的回顾 1)第一阶段:18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 燃煤引起的“煤烟型”污染,烟尘和SO2是主要污染物。 采取了一定的消烟除尘措施,只解决了视觉上的烟尘污染,飘尘和SO2污染更严重。 2)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各国工业畸形发展,汽车数量猛增,石油类燃料成倍增长,飘尘、SO2、重金属、NOx、COx和HC等污染物普遍存在,形成“复合型污染”。 如:“伦敦烟雾”,美国的“多诺拉烟雾”等,由大气中SO2和飘尘中的重金属共同作用引起,即硫酸烟雾;美国“洛杉矶烟雾”,由汽车排放废气引起的光化学烟雾事件。 3)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 人们对大气污染采取了一些治理措施,但CO、NOx、SO2和光化学烟雾等污染很严重。由于汽车数量猛增,大气污染范围不断扩大,由点、线、面扩展到广域乃至全球性污染。如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 焚烧落叶 城区机动车尾气污染 某街道机动车尾气污染 臭氧空洞 二.温室效应 1.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CO2与甲烷、N2O、O3、氟氯碳、水蒸气等微量气体,可以使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却可以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引起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 CO2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 2.产生原因 CO2急剧增加原因:矿物燃料大量燃烧,100亿t/年;大面积的森林消失。 甲烷增加原因:家畜饲养、生物质能的利用、使用矿物燃料、垃圾填埋等。 氟里昂(CFCS)大量使用和排放,仅次于CO2。 3.影响 对全球气候环境影响:海平面上升;气候带的移动;农业生产;人类健康;生物多样性。 全球气候变暖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三.臭氧层破坏 1.臭氧层及臭氧空洞 臭氧层:地球大气圈的平流层中,有一个O3浓度达10ppm的小圈层。 臭氧层作用:对紫外线有极强的吸收作用(达99%),保护人类和生物受紫外线的伤害。 科学监测表明:1969年以来,北半球冬季臭氧层的臭氧含量平均减少3%~5%;南极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