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历史人物——四大先贤.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余姚历史人物——四大先贤

余姚历史人物——四大先贤 严子陵   严子陵,名光,字子陵,西汉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生于姚北,卒于东汉建武十七年(公元42年),中国传统文化名人。   严子陵年轻时曾到外地求学,和南阳人刘秀结为同窗好友。后来,刘秀中兴汉室,建立东汉政权,当上光武皇帝。严子陵怕被征召为官,即改名换姓,隐居不出。刘秀派人四处查访,最后终于把他从垂钓处拥到京城。严子陵在京城拒绝和达官显贵往来,连光武帝看望他时,也不行君臣之礼。光武帝向他请教治国之策,发现严子陵的见识果然与众不同,随即任命子陵为谏议大夫,他也不谢恩。几天后,悄然离京,重新去过他的农耕、垂钓生活。严子陵这种不慕富贵,不图名利的思想品格,一直受到后世的称誉。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曾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诗句,赞颂严子陵的高风亮节。   严子陵去世后,墓葬于余姚城东十华里的陈山,唐、宋、元、明历代都加修茸,现已毁。后人为纪念这位先贤,将陈山易名为客星山。余姚现存的两处纪念性建筑,一是低塘镇黄清堰村明代正德年间建造的“高风千古”石碑坊,二是龙泉山上的“严子陵故里碑亭”和“子陵亭”。 王阳明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明宪宗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生于余姚北城,卒于名世宗嘉靖七年(公元1529年),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   王阳明世居姚城龙泉山北麓,诞生的时候,他的祖母梦见神仙驾者祥云给他送来一个男丁,遂将其降生住宅称作“瑞云楼”。他的父亲王华考中状元后,王阳明随父进京。王阳明二十八岁中进士,历任兵部主事、龙场驿丞、卢陵知县、江西两广巡抚,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谥“文成”。   王阳明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最突出的是总结并完成了宋明以来的心学思想体系,被学术界奉为“心学大师”。他的哲学思想的特点是反对把孔、孟的儒家思想看成一成不变的戒律,反对盲目地服从封建的伦理道德,而强调个人的能动性,提出“致良知”的哲学命题和“知行合一”的方法论,具有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禁锢,呼吁思想和个性解放的意义。王阳明广收门徒,宣传他的思想主张,史称“阳明学派”,由于他出生余姚所在地有大批门生学子,故又称“姚江学派”,他的著作有《王成文公全书》三十八卷行世,学术界评价是中国封建中世纪社会后期出现的最早的启蒙哲学。   王阳明热爱故乡,多次回姚省亲,祭扫祖墓,并在城内龙泉山中天阁讲学,培养了钱德洪等一批王学的优秀人材,在余姚留下大量的活动史迹。至尽保留的古建筑有当年讲学处“中天阁”、他亲笔题字的“祭忠台”、“理学旧居”等,纪念性建筑有“故里碑亭”和“阳明亭”等。 朱舜水   朱舜水,名之瑜,字鲁屿,号舜水。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生于余姚城内,卒于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清初著名学者,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   朱舜水从小聪颖好学,青年时代已对四书、五经和历史有很深的研究。但他看到朝廷黑暗,吏治腐败,所以一直轻视功名。清军下江南后,朱舜水积极从事抗清斗争,先是追随隅拒舟山的鲁王,后来又参加抗清名将郑成功、张苍水的北伐战斗。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看到清政权日趋坚固,复明无望,为了保全民族气节,毅然辞别国土,弃离故乡,流亡日本。   朱舜水寄寓日本二十多年,仍着明朝衣冠,追念故国。他的学问和德行得到日本学者的礼遇和尊重,水户侯番主德川光国聘请他到江户(今东京)讲学,执弟子礼,许多著名学者都慕名来就学。朱舜水在讲学时摒弃了儒家学说中的空洞说教,发扬实理实学,联系实际的传统,促进了日本儒学的发展。他还把中国先进的农业、医药、建筑、工艺技术传授给日本人民。以舜水学说为宗旨的“江户学派”一直影响到“明治维新”为日本的繁荣与进步作出了贡献。   朱舜水死后,日本人民遵照他的遗愿,把他安葬在常陆久慈郡太田乡瑞龙山麓,他讲学的书札和问答由德川光国父子刊印成《朱舜水文集》二十八卷。在朱舜水逝世三百周年之际,日本朱舜水先生纪念会,日中文化协会在他故乡-余姚城内龙泉山上建树了“朱舜水先生纪念碑”,实现了他生前希望的“中国日本千年之好”的遗愿。 黄梨洲   黄梨洲,名宗羲,字太冲,号南雷,世称梨洲先生。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生于余姚东郊黄竹浦,卒于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   黄梨洲从小怀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他的父亲黄尊素是一位比较正直的官吏,被当朝太监魏忠贤陷害而死。过了两年,黄尊素的冤案平反昭雪,年仅十九岁的黄梨洲进京为父复仇,在公堂上把残害他父亲的两名凶手刺得满面流血。事后他拜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刘宗周为师,发奋读书,决心继承父志,作一番事业。清兵南下以后,黄梨洲变卖家产,把当地青壮年组织起来,号称“世忠营”,拥戴鲁王,参加抗清斗争。直到南明政权瓦解后,才回到故乡,隐居著述。经历国破家亡的惨痛教训,黄梨洲深

文档评论(0)

laol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