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肺复苏2017PPT
A1 清理口腔 去除气道内异物: 舌根后坠和异物阻塞是造成气道阻塞最常见原因。 一手按压开下颌,用另一手食指将固体异物钩出,或用指套或手指缠纱布清除口腔中的液体分泌物。 挤、扣 仰头抬颏法 A2 开放气道 托颌法 (怀疑颈部损伤首选) A2 开放气道 B:人工呼吸 (Breathing) 1.判断意识 2.呼救 3.胸外按压 4.打开气道 5.人工呼吸 1.开放气道→捏紧患者鼻孔 2.正常吸气→口对口包紧患者口唇→缓慢吹气(1秒以上),胸廓明显抬起 Breathing--口对口 3.松口、松鼻,气体呼出,胸廓回落 确保气道开放; 吹气时用余光观察受害者胸廓是否有起伏; 间隔5s后第二次吹气。 口对口呼吸---注意事项 C-A-B 成人(单人或双人): 比例为30:2 B与C反复交替进行 每5个循环或2min检查一次 重新评价 单人:5个按压/通气周期(约2min)后,再次检查和评价,如仍无循环体征,立即重新进行CPR。 双人:一人行胸部按压,另一人保持患者气道通畅,并进行人工通气,同时监测颈动脉搏动,评价按压效果。 如果有2名或更多急救者在场,应每2min更换按压者,避免因劳累降低按压效果。尽量减少中断(10s以内) CPR成功指标 双侧瞳孔由大变小,并有光反射 有眼球活动 面色、唇色由紫绀转为红润 手脚开始活动,开始呻吟等 触摸到规律的颈动脉搏动 自主呼吸逐渐恢复 恢复体位 适用于心跳呼吸存在,处于昏迷状态的病人 保持侧位,防止误吸 体位稳定 不压迫胸部 保证颈椎安全 超过30分钟应当更换另外一侧 单纯胸外按压式心肺复苏(Hands-Only) 若有能力,则进行30:2的C-A-B 关键是“早” C: 用力按,快速按,减少中断 总 结 正确位置:胸骨下段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急诊科 翁银燕 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 目 的 掌握CPR基本步骤 意外事件 救? 怎么救? 什么时候开始救? 场景 目击者的第一反应? 呼叫“120” 等待专业人员到来 心脏 血泵 颅脑 司令部 谁可能在6分钟内进行CPR 一般民众(家人、朋友或路人) 救护技术员(120医生) 医护人员 CPR 概述 心脏骤停 准确 及时 有效 恢复生命活动的一系列措施 CPR 三个阶段 基础生命支持 (BLS) 高级生命支持 (ALS) 后续生命支持 (PLS) 生存链 确定环境安全 叫 叫 C A B D 心脏按压 开放气道 人工呼吸 电击除颤 初级生命支持CPR-BLS 一叫:识别心脏骤停 拍打双肩,凑近耳边大声呼唤:“喂!你怎么了?” 无反应 无呼吸或濒死喘息 轻拍重喊 二叫:呼救,拨打急救电话 来人呐!救命啊! 意外发生地点; 呼救电话; 发生事件、受伤人数 伤员情况; 正在进行的急救措施。 记录时间 1.判断意识 2.呼救 3.胸外按压 C:胸外按压 (Circulation) C1 按压体位 C2 按压部位 C3 按压手法 C4 按压姿势 C5 按压深度 C6 按压频率 Compression要领 C1 按压体位 呼救同时,迅速将病人摆成仰卧位; 解开病人衣领、领带以及拉链; 摆放于地面或硬板床; 身体平直,无扭曲; 脊柱外伤病人整体转动,保护颈部; 救护者体位:跪于病人右侧。 体位摆放方法 脊柱外伤病人整体翻转 C2 按压部位 部位:胸骨下段或双乳头与前正中线交界处 定位:用手指触到靠近施救者一侧的胸廓肋缘,手指向中线滑动到剑突部位,取剑突上两横指。 C3 按压手法 以掌根按压 两手手指跷起(扣在一起),离开胸壁 上半身前倾,腕、肘、肩关节伸直 以髋关节为支点,腰部挺直,用上半身重量往下压(杠杆原理); 按压后使胸廓完全回弹 手掌根部始终紧贴胸骨 C4 按压姿势 C5 按压深度 胸骨下陷 5-6cm 有效标准: 能触摸到颈或股动脉搏动 C6 按压频率 100-120次/分 压下与松开的时间基本相等 用力、快速、连续 按压30次 * 新生儿、小婴儿胸外按压 双指按压法 两手指置于乳头连线下方按压胸骨 按压深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婴儿大约为4cm、儿童大约为5cm) 按压频率100-120 次/分,每一次按压后让胸廓充分回弹以保障心脏血流的充盈 双手环抱拇指按压法 两手掌及四手指托住两侧背部 双手大拇指按压胸骨下三分之一处 新生儿和小婴儿 * 单手按压法—儿童 手掌根部置于胸骨下半段 手掌根的长轴与胸骨的长轴一致 双手按压法—儿童和成人 手掌根部重叠放在另一手背上,十指相扣 下面手的手指抬起,手掌根部垂直按压 胸骨下半部 按压深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