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里村三解三促驻村调研的感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里村三解三促驻村调研的感悟

九里村三解三促驻村调研的感悟 ?乡思九里 ??????????????? ——在江苏省丹阳市延陵镇九里村“三解三促”驻村调研的感悟 ????“四化”同步推进战略布局下,如何更好地传承农耕文化、建设乡村文明和发展生态农业?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如何在乡村平台上“三位一体”协同推进?“立夏”刚过,带着这样的问题,结合“三解三促”活动,我与同事赴江苏省丹阳市延陵镇九里村驻村数日,走村串户,与村民同吃同住,了解民情民意,接地气汲取群众智慧,在与他们接触中产生的火花,不时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积淀的九里情愫不时在心头泛起涟漪。 ????印象九里 ????九里,一个兼具历史文化积淀、传统农家味道和现代农业气息的美丽村落。九里所在的延陵镇是丹阳四大古镇之一,史料记载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春秋时期“德圣”吴季札三让王位、弃室而耕的封邑之地。村中的季子庙是江南四大庙宇之一,庙前“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十字碑,由圣贤孔子所书,传颂着季子至德诚信、仁义天下的美德。村中的独特奇观“沸井涌泉”,井面翻腾鼎沸、滚浪有声,六口井水三清三浊、味道各异。 ????阳光一米,鸟鸣九里,住在九里的清晨都是被叽叽喳喳鸟叫声唤醒的。九里村域10平方公里,境内没有工业,主要产业是以季子文化为主的传统旅游和以稻麦种植为主的农业生产,这恰恰造就了九里树茂草绿、农田连片的优美环境。走在九里的自然村落中,整洁的水泥路到村到户,清澈的河塘边经常有老妇在洗衣,家前屋后处处是花草和菜地。整治一新的香草河穿村而过,河道岸绿景美、堤路通畅,岸边时常可以看到栖息的水鸟。新建的农民集中居住小区,既保留了农民原来独门独户、左邻右舍的居住方式,又引入了现代小区的管理理念,错落有致、环境优美、设施配套。 ????九里村现有耕地6800亩,村里稻麦种植面积超过耕地一半。这里的粮食规模生产基地、一茗堂苗木生态园、城投苗圃、青虾养殖基地以及种粮大户正在建设的烘干场,反映出九里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态势。基地里,小麦长势喜人,一片绿油油的景象。集苗木种植、生态旅游、农耕体验于一体的一茗堂苗木生态园,流转土地1500亩,已投资3000多万元用于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基地苗木种植基本到位。水产养殖也是许多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村里现有养殖水面3000亩,以养殖四大家鱼和青虾为主,村民韦白手夫妻俩承包了70亩水面养殖青虾,一年收入超过20万元。 ????探问九里 ????在九里,除了白天座谈和走访了解外,每天清晨天一亮我就起床,早饭前花上2个小时走村串户家访村民,亲眼看看农家情况,当面问问村民想法,切身感受村容村貌。 ????九里是传统的农业村,在这样一个纯农业村,老百姓是如何发展现代农业的,还有哪些困难?“基本都是大户流转、规模种植了,零散种的很少”。村支部书记郦友良介绍,这些年农业补贴政策力度不断加大,村民发展现代规模种养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村里拥有种植养殖大户42户、家庭农场3个、农民合作组织6个,大户规模经营提高了效益,外出务工的村民流转耕地每亩每年也能拿500-600元流转费,大家都高兴。在村里聊到强农惠农政策,老百姓都说现在政策一年比一年好、力度一年比一年大,但针对性和配套方面还需要完善。种粮大户汤加林承包480亩田从事粮食种植,他向我们反映,为解决稻麦收获“两晚”问题,政府这两年开始补贴烘干设备,但实际情况是烘干基础设施方面的花费更多,而且国土部门又不批地,老百姓投入大不说,心里总是不踏实。另外,他还谈到规模种植后,从种到收所有都要自己投入,压力太大。我建议村里在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同时,发展专业化服务组织,分工分业提高集约化水平,村里同志很认可这个建议。 ????如何突出特色加快新农村建设,如何让留在农村的人过得更好?九里有着自己的做法。九里村由原来九里、五星、旧县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下辖11个自然村,在推进新农村建设时,村里坚持因地制宜,不搞大拆大建,突出环境和民生改善,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在自然村蒋庄,我们看到,村民原有的生活共同体——村落还保持着大致的轮廓,这几年村里通过村庄整理、道路硬化、环境整治等,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看上去同样干净清爽,还另有一番味道。村民们都说这几年村里的生产生活条件变化很大,村村都是4—5米宽进村路,平时环境保洁员定期打扫,小病在卫生服务站就可以看,孩子上学有校车每天定时定点到村接送,九里的做法让我很受启发。当然,现在留在村里的除了老人、妇女和儿童,就是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的困难群体。目前,丹阳市和延陵镇正准备采取一户一策的办法对这些困难群体进行帮扶,让他们生活好起来。由此我想,改善农村民生,确实不仅要提供基本服务、满足大多数,更应多雪中送炭、关爱困难户。 ????乡村文化是农村的原生文化,也是农村建设的“软实力”。如何保护好、挖掘好、发展好乡村历史资源

文档评论(0)

alla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