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钱穆与唐君毅论人生体验之异同-以论语
錢穆與唐君毅論人生體驗之異同-以《論語》的生命書寫為對比
摘要
本文舉錢穆與唐君毅兩位「新亞儒家」所對「人生」的觀點進行一番比較。兩先生一生皆最尊孔子,但為免於空疏,乃以唐君毅《人生之體驗續論》(特重源自《論語》一書者)與錢穆《論語新解》為主。按二書論人生宗旨本不同;錢書重在「述明」(重正面述明人生之「善」),故能扣緊「本義」;唐書重在「論說」(重反面彰顯人生之「惡」),故能「新義」倍出。本文先討論兩家書寫與論述風格之異,從而兼及治學方法的大體異同,最終是針對《論語》四項(生死、當下、立志、改過)孔子的主要關懷進行考察。結論指出錢穆對孔子與《論語》的治學典範,不主「哲學思想」進路,而主「人生義理」進路。進而指出錢穆的治學典範,一言以蔽之,主下學而上達,其境界有從容涵泳之味洽;唐君毅之治學典範,近似橫渠之學,有苦心力索之功深。本文並剋就兩家對《論語》生命書寫而論,錢穆「一門深入」的造詣當有在唐君毅「遍地開花」之上者。要之,本文希望能有以下三點貢獻:一、扣緊兩家對孔子與《論語》所涉關於人生體驗的基本異同;二、約略照見孔子成德之學與教的通體與大全;三、大體彰顯兩家治學典範的若干異同。
壹 前言
本文先宣明如下大義。普泛地說,《論語》一書,講的是一種「『人』-學」。是如何「成為(become)自己」與「完成(complete)自己」的「『人』-學」。更精準說,《論語》講的是一種根源於「人」的「為己之學」。這種「為己之學」的核心就是標舉一己「仁心成德」之學與教。但更當如錢穆(1895-1990)所指出,今人若欲以做一位史學家或哲學家等,把此心情去讀《論語》,將會見得《論語》並無甚大意義,保不得真成一史學家或哲學家。但若要做一個「人」,要做「人」有長進,並把如此心情去讀《論語》,則自見《論語》中每一句皆有意義。錢穆認為孔子之與學與教,與西方絕大多數哲學主「思辯」與宗教主「超離」都有不同。這種「『人』學」主要涉及那些面向?那些又是最根本?這種「人學」之「成德」果真可反之於己心而容易臻及?抑或無比艱難而不可能企及?實有必要細說一番。
本文之作,擬透過當代錢穆(1895-1990與唐君毅(1909-1978)兩位「新亞儒家」對「人生」觀點的「生命書寫」進行比較。但為免於空疏,主以唐君毅《人生之體驗續論》(特重其義理源自《論語》一書者)與錢穆《論語新解》為主。二書宗旨雖不同,唐書重在「論說」;多顯自己的豐富創思與精湛生命體驗,故其義理思想多不盡出於《論語》一書。錢書重在「述明」;以貼近述明孔子的「本義」為己任,其中更有錢穆卓然一家之言。二書立基與進路本不同,本不該如此比較,但兩先生一生皆最盛尊孔子,又兩家皆本儒家「喫緊為人」為完成人生真實的共同目標,尤其都能看重「喫緊為人」的「艱難」歷程義,又有直指當下可完成的圓頓義,此皆為兩先生論人生的不凡處。但同中仍有異。因此本文希望能先扣緊《論語》,以此彰顯二家對人生體驗與治學典範的若干異同,尤希能約略照見孔子成德之學與教的通體與大全。
貳、比較錢唐書寫風格之異與論人生大體
今吾人如從「學術思想」與「哲學思想」兩端治學典範之異著眼,可以說錢唐兩家的差異與殊途甚大。然如果從兩家皆尊儒家,尤其更盛尊孔子,並皆善說人生,則可發現兩家的交集甚多。錢穆尊孔子更勝於其他,固可先不論,則如唐君毅早年盛尊孔孟豈不可見?甚至也尊之至極:
中國哲學著述,自以《論語》當先讀。孔子溫良恭儉之氣象,仁民愛物之胸懷.孔門師弟之間,雍容肅穆,一片太和之氣,無不可於此書見之。孔子極高明而道中庸,與柏拉圖之欲由庸凡以漸進於高明不同。孔子之言,皆不離日用尋常,即事言理,應答無方,下學上達,言近旨遠,隨讀者高低,而各得其所得。然以其不直接標示一在上之心靈境界,故讀者亦可覺其言皆平凡,不及西哲之作,如引人拾級登山,勝境自闢。然「泰山不如平地大,」程明道此言,真足千古。在平地者誰知平地大?唯曾登泰山者,乃益知平地大。故必讀西哲印哲書,而後益知中國先哲之不可及,知其中庸中之高明也。若夫未能讀西印哲之書者,則讀孔子之言,必須去其我慢,體會涵泳,優柔饜飫,亦終可受其潛移默化,而神明自得也。孔子元氣渾然,一片天機。孟子則浩氣流行,剛健光輝;其所為言,皆截斷眾流,壁立千仞,直心而發,絕無假借。其性善之義,仁義內在之說,發明孔子之微意,從此為中國人生哲學,立下不拔根基。人皆可以為堯舜,而人格之無上之尊嚴與高卓,於焉建立。盡性知天,而萬物皆備於我,上下與天地同流,徹上徹下,通內通外,西洋哲學中內界外界,上界下界之分,皆成戲論。性具四端,人皆有之,推擴充達,念念皆分內事,止於自己之內,而祈望嚮往,無所歸宿之空虛之感,無自而生。孟子之功偉矣。
然如先分別兩家書寫文體,則遍觀聯經全集版,錢穆的生命書寫不同唐君毅者,實多採一種尊重並貼近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