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情绪的心理学分析PPT.ppt

  1. 1、本文档共1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校园情绪的心理学分析PPT

(三)现实中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国内中小学教师进行抽查检测,发现有5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2%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2.5%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心理问题表现在多方面,如自卑心理严重、嫉妒情绪突出、焦虑水平偏高。 《中国教育报》2002年9月20日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95.5%的教师感到精神压力太大。 中央教科所俞国良教授经过多次调查和研究,得出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四大症状: 1、生理、心理症状,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对学生漠然冷淡、焦虑。 2、人际关系症状,习惯于向别人倾诉不满、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和劝告。冲家人发脾气、体罚学生等。 3、职业行为症状 ,逐渐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小题大做,出现过激反应、处理问题简单粗暴。 4、教师的职业倦怠, 第一个因素是社会因素。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全社会都关注着教师,教师的工作处于全社会的焦点。尤其是实施“新课程”,有人提出:“课改成是老师,败也是老师。”这给我们教师背上沉重的精神压力。同时社会与家长对老师要求逐渐提高,也给老师增加心理负担。 教师承担巨大压力,压力的来源: 比如舆论导向: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 决定学生的好坏不是教师单方面!! 将教师职业神圣化!要教师成为蜡烛, 要有奉献精神! 第二个因素是教育政策因素。 由于人事制度的改革,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压力,如全面采取教师聘任制、教师未位淘汰制、职称方面的竞聘上岗等。这固然有积极的一面,但也有消极的地方。学校内部竞争激烈,教师之间勾心斗角加剧,矛盾激化,难免也加重教师的精神负担。 第三个因素是学校管理因素。 由于学校管理中如业务学习、政治学习、教学研究、作业教案、专题探讨、心得体会以及阅读、作文、实践活动、班队会等均要有教案。项项老师都要问津,件件都要求教师有书面文字,加上教案书写,大部分的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个小时。 第四个因素是学生因素。 当前,学生素质普遍偏高,学习渠道多样化,知识面较广,教师难教,甚至有的学生敢跟老师说“不”。学生的自我意识也在提高。另外,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个性强、不合群、家长过多的呵护和娇惯,给教师教育与管理造成困难,教师经常受到冤枉与委屈。 第五个因素是媒体因素。 近年来,有些媒体盯住教师一些失误,过于炒作,惟恐学校不乱。不去理解教师所做工作以及教师的心理伤害,出现“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偏向学生的一方,造成“老师怕学生、不敢管和不敢教”的现象,给教师带来严重心灵伤害。 第六个因素是教师职业本身的特点。 教师职业的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知识的更新性使得教师感觉工作压力沉重。 另外,教师职业情绪的特点。教师属于情绪性劳动! 高压力→厌倦→失去耐心、爱心 →情绪失控 教师情绪失控造成的惨剧: 《检察日报》2005年9月9日刊登了南昌一小学生章师云未完成作业,教师胡苏珍令其到教室后面罚站,章只站在自己位置上未动,胡见状便上前揪章师云,揪扯中把章师云书桌上的文具盒和课本打翻在地,章师云蹲下欲去拾课本,气怒以下的胡苏珍一边说:作业都不做,还要什么书?一边踢过去一脚,想踢开课本,不料这一脚却踢中了章师云的下腹部,致使章的脾脏破裂这一案件。 西安某中学发生的扇耳光事件 糖葫芦弄脏讲台没人承认 教师扇女生两记耳光 家长索赔1万元精神损失费 王老师停职反省,最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道歉 教师不良情绪的表现: 情绪调节自控能力不强,将个人在社会、家庭感情方面的失意烦恼带入学校,错把学生当作自己发泄情绪的对象。 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主要表现为性情急躁,反应过敏,容易冲动,不善于控制。 教育热情不高 冷漠、与学生感情交流少 情绪abc理论 故事事件:看到棺材 古时候,有两个秀才一起去赶考,路上他们遇到一支出殡的队伍。 看到那口黑乎乎的棺材,其中一个秀才心里立即“咯登”一下,凉了半截,心想:“完了!真触霉头,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这个倒霉的棺材。”于是,心情一落千丈,走进考场,那个“黑乎乎的棺材”也一直挥之不去,结果,文思枯竭,把自己应有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最后自然名落孙山。 另一个秀才也同时看到了,一开始心里也“咯登”了一下,但转念一想:棺材,棺材,噢!那不就是有“官”又有“财”吗?升官发财!好!好兆头,看来这次我要鸿运当头了,一定高中。于是心里十分兴奋,情绪高涨,走进考场,当下文思如泉涌,下笔有如神助,最后果然一举高中。 回到家里,两人都对家人说: 那“棺材”真是好灵验! 比较两个人的差异 A认为--触霉头--结果:名落孙山????????? B认为--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