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靖远县方言亲属称谓考释
[摘要]现存于靖远方言中的古汉语汉词,对于研究汉语发展史以及研究靖远县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特别是文化和风俗的传承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根据《说文解字》及相关古汉字研究的专著,对靖远县北湾镇方言中的亲属称谓作一简单考证。
[关键词]靖远方言;北湾镇;亲属称谓
[中图分类号]H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20-0088-02
方言的概念最早大约出现在我国周代,就是所谓殊方异语。这个概念是伴随着书面文学语言传统的建立和巩固而出现的。凡是不合于语言规范或标准的便是方言,所以方言和标准语(或文学语言)在人们的心目中多少含有对立的意味。几千年来,不论中外,这个模糊的概念实际上包含三层意思:方言是同一个语音的地方变体,特别是语言方面,往往是其他地方的人觉得难于听懂的;方言是不见于书面的特殊口语,是不够文雅的土语;方言间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互有异同,一种语言往往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言,就是在人口很少、分布面积很小的地方,居民的语言也可能因为年龄、性别、职业、阶层和阶级的区别而有所不同。那么,靖远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究竟有多大呢?这也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
一、靖远县的历史及文化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靖远为羌戎游牧地,现保存有西周至春秋时期游牧民族的典型文化遗址――吴家川岩画。战国末期,靖远为秦国的领地,秦统一中国后属北地郡。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始置祖厉、鹑阴县,肇启靖远2100多年的县级行政建制历史。元鼎五年(前112),汉武帝西行巡游到达厉县,临黄河而返。南北朝时期,西魏大臣相宇文泰率部出征会师于祖厉县,欣然置为会州。历经隋唐宋元诸朝,境内长期处于征战状态,唐末陷于吐蕃,宋代先后为西夏和金朝占领,州治多有迁徙,称谓频繁更易。明朝因边防需要,于正统二年(1473)设置靖虏卫,这里成为了明王朝与北元蒙古国的军事冲突地带。清代顺治元年(1644),更名为靖远卫,雍正八年(1730),改称为靖远县。此后,行政隶属关系多有改变,但县名沿用至今。
而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汉语就是雅言的使用流行区域之一,因而,在方言中保留了许多古汉语词。加之靖远经鲜卑割据,吐蕃侵扰,番胡语音参加甚多。语词之间的变化,由来已久。方言古词语,对于研究汉语发展史,研究靖远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特别是文化和风俗的传承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靖远县北湾镇方言中的亲属称谓
正是因为历史的变化,造成了这个小小的县城里丰富的文化底蕴,使得我们有必要对它的语言词汇进行一些考证。对于靖远县北湾镇的语言,更是有必要做一个细细的考证。北湾镇地域不是很宽阔,和县城的地理位置一样,也是沿河而居,东西走向、南北相向的山脉,中间相夹母亲河――黄河。在这个镇子里,现有五种方言。
(一)称父亲为“爸”、“达”、“爹”、“爷”
《广雅?释亲》曰:“翁公安爸爹奢,父也。”刘熙《释名》曰:“父,甫也,始生已也。”爹在麻韵,抵些切。“爸”见之《玉篇》,布亚切。《集韵》:“吴人呼父曰爸。”《玉篇》以遮切。意为“父亲”。《玉篇》:“爷,俗为父爷字。”梁史侯景传:“左仆射王伟……请七世之讳,敕太常具祭祀之礼。景曰:‘前世吾不复??,惟??阿爷名?恕!?”字亦作“耶”。“达”,在王力的古汉语词典中有八个意思:畅通;通晓,通达事理;表达,传达;显贵,显达;通行的,共同的;幼苗冒出地面;夹室,放置食物的地方;他达切,入声,音挞,入,曷韵,月部。在以上的八项解释中,都没有与亲属称谓相关的解释。但是北湾镇古城村的人中则有一部分村民,将爸爸,称为“达”。“爹”、“爷”则是在高崖和天字村的一些地域有人使用。“爸爸”这个称谓则是夹在以上这些称谓中使用的。
(二)称母亲为“妈”、“娘”
“母”莫厚切,上,厚韵,明。之部。母亲。《诗经?小雅?蓼莪》曰:“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又指女性长辈,如祖母、伯母,见《尔雅?释亲》。也泛指老年妇女。《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张揖曰:“母,牧也。”刘熙云:“母,冒也,含生已也。俗称母为妈妈。”当是牧、冒之转音,母、妈、牧、冒四字同为重唇音?湍钢?双声字,故可通转也。“娘”,母亲。《太平广记》刘公信妻引法苑珠林:“母语女言:‘汝还努力为吾写经?’”“妈”后起字,是母亲的意思,莫补切,音姥,上,姥韵,明。以上的称谓,用“妈”的较多,“娘”这个称谓,只有在小镇街道上的居民使用较多。
(三)兄称为“哥哥”、弟称为“弟弟”
兄,许荣切,平,庚韵,晓。阳部,意为哥哥。《尚书?康诰》:“兄亦不念鞠子哀,大不友于弟。”《诗经?小雅?常棣》:“兄弟既翕,和乐且湛。”弟,徒礼切,上,荠韵,定母。脂部,意为“同父母后生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