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甲醛中毒PPT
甲醛中毒的诊断与治疗 李辉概述 甲醛别名蚁醛 ( formaldehyde , HCHO ) , 其毒性作用主要为对眼和呼吸道黏膜的刺激, 随碳原子的增多而减弱,同时刺激作用的主要部位也随之改变, 因而所见疾患的性质也有所不同。低碳醛较易溶于水, 对上呼吸道的作用较强,高碳醛的溶解度较小, 进入较深, 主要损害呼吸道的深部。另外本类物质还可引起皮肤的轻微灼痛和发红, 对皮肤的作用随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减弱,这方面甲醛具有独特的重要性, 它能迅速使皮肤坏死。理化性质 甲醛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有刺激性的易燃气体。易溶于水、醇和甲醚,通常以水溶液形式存在。其 37% 水溶液称“福尔马林”。由于此溶液的沸点低, 故在室温时极易挥发, 并随温度的上升挥发速度加快。甲醛化学性质活泼, 易与其他化学物反应,并可自行聚合。为减少其聚合, 常在甲醛中加入甲醇或其他物质作为稳定剂。其中加入的甲醇浓度最高可达 15% 。甲醛易聚合成高分子的多聚甲醛, 如甲醛三聚体名为三聚甲醛。甲醛的聚合物受热 ( 尤其与酸、碱共热)易发生解聚作用。甲醛的聚合物在室温下能放出微量气态甲醛。多聚甲醛是一种可燃固体, 常有强烈的刺激气味。这种固体物质接触皮肤或黏膜时, 常引起同甲醛一样的症状, 但一般出现较慢工业应用 甲醛主要用于制造树脂、塑料和橡胶。在建筑材料、木材防腐、皮革加工、造纸、人造纤维、玻璃纤维、燃料、药品、照相胶片、油漆、肥皂、炸药和石油工业也大量应用甲醛。在农村畜牧业、化妆品、洗涤和清洁剂生产、医药和食品工业中广泛用作消毒、防腐和熏蒸剂等毒性代谢动力学 代谢 甲醛易经呼吸道和胃肠道吸收, 经皮肤吸收微量。吸收的甲醛在体内很快被氧化成甲酸,大部分进一步氧化成二氧化碳后经呼吸道排出,少量以甲酸盐形式经肾脏由尿排出。此外进入体内的甲醛还可在侵入部位的细胞内, 与谷胱甘肽等含亲核基团的巯基反应形成加合物, 并可与组织中蛋白质和核酸共价结合。甲醛也是人体内蛋白质和氨基酸正常的代谢产物及体内一些物质的生物合成原料。由于甲醛代谢迅速, 职业接触工人从呼吸道吸收甲醛后往往检测不出血中甲醛浓度增高甲醛中毒的机制甲醛对皮肤和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反复接触甲醛溶液可引起变应性皮炎。大鼠长期吸入甲醛蒸气可引起鼻腔癌, 但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证据尚不充足。目前对甲醛的毒作用究竟系甲醛本身或其代谢产物、抑或其与生物大分子结合产物所致尚无明确结论。甲醛对组织的刺激性可能与其作用于蛋白质和氨基酸有关, 例如与甘氨酸作用形成三羧酸甲基亚丙基三胺, 导致蛋白质的改变。甲醛作为半抗原可与表皮中蛋白质结合激活 T 淋巴细胞, 当再次接触时可引起 Ⅳ 型超敏反应, 表现为变应性接触皮炎。大量口服甲醛后出现的酸中毒与其在体内迅速代谢为甲酸有关。此外, 工业甲醛中存在甲醇等稳定剂,要注意同时存在的甲醇产生的毒性作用。近年对甲醛致突变性及致癌性的研究表明, 甲醛易于细胞内亲核物质反应形成加合物, 并可引起 DNA 蛋白质交联。由于 DNA- 蛋白质交联剂修复困难, 在DNA 复制过程中, 可造成某些重要基因 (如抑癌基因) 丢失, 导致 DNA 损伤。目前仅在动物直接接触高浓度或高剂量甲醛的侵入部位 检出 DNA- 蛋白质交联物, 这可部分解释吸入甲醛可导致鼻腔和鼻咽部癌发生率增高临床表现:对黏膜和皮肤的刺激作用甲醛蒸气可引起眼部烧灼感、流泪、结膜炎、眼睑水肿、角膜炎、鼻炎、嗅觉丧失、咽喉炎和支气管炎; 严重者发生喉痉挛、声门水肿和肺水肿等。不同浓度对人的刺激作用皮肤接触时, 甲醛能抑制汗腺的分泌,长期接触可使皮肤干燥、皲裂、手掌角化、皮炎、红斑、丘疹、瘙痒, 严重时可见甲沟炎和指甲软化。长期接触低浓度的甲醛, 可增高机体对甲醛的敏感性,发生湿疹, 主要好发于手、指和面部。有的甲醛过敏者接触后很快出现荨麻疹样皮疹, 但往往很快消失根据国内多次对制造酚醛树脂及氨基塑料作业人员引起皮炎的观察, 认为引起皮损多数表现为急性接触性皮炎, 发病部位主要为前臂屈侧和手背, 其次为面部、颈部、上臂和下肢屈侧, 有时腋窝、腹股部位等处亦受侵犯。尚有少数病例表现为广泛性的皮炎, 瘙痒明显。考虑到部分患者皮肤斑贴试验阳性、并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现象, 加上个别患者短期内反复多次发作等, 因而推测发病除甲醛直接刺激外, 可能与机体对甲醛的过敏作用有关; 但甲醛蒸气对皮肤的过敏作用极为罕见。观察同时发现,除急性皮炎和湿疹外, 尚有皮肤的慢性损害,长时间接触后引起手部过度角化、慢性湿疹、皮肤呈鞣革状, 也可引起色素沉着。口服中毒的临床表现急性甲醛经口中毒损害的靶器官及临床表现与吸入中毒不同。甲醛溶液经消化道进入体内后, 口腔、咽部、食道和胃很快出现烧灼感, 口腔黏膜糜烂, 伴剧烈上腹痛,有血性呕吐物, 有时伴腹泻、便血等。严重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现场危重病人抢救配合交流PPT.ppt
- 现代医院的科学内涵2016PPT.ppt
- 环椎骨折手术PPT.ppt
- 现场创伤急救PPT.ppt
- 现场急救判断题题PPT.ppt
- 现场急救之止血PPT.ppt
- 现代汉语语法学第二编语法研究PPT.ppt
- 现场急救之出血PPT.ppt
- 现场应急救护技术PPT.ppt
- 现代营养学之蛋白质PPT.ppt
- 2025年春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课件.pptx
- 2025年春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学课件.pptx
- 2025年秋季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学课件.pptx
- 2025年秋季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课件.pptx
- 2025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课件.pptx
- 2025年秋季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学课件(新版教材).pptx
-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全册课件(2025年新版教材).pptx
- 锂离子电池前驱体磷酸铁合成方法研究现状及展望.docx
- 2024年东盟石油和天然气更新报告(英文版)-东盟.docx
- DB3209_T 1207.2-2022 建设工程档案管理 第二部分:房屋建筑工程文件归档和档案移交范围.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