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复习:古今教育[课件]
一、扫盲教育 1986年,《义务教育法》 20C90S以来, “科教兴国”战略,普及义务教育。 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 ----希望工程 (20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公益事业) 3. 成效和意义 1. 曲折发展历程 思考:思考教育和科技、经济间的关系? 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科技和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进步也推动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又带动国民经济的提高。 1980年至1990年,高中在校生从462.2万增至562.3万,增长21.6%,高校在校生从222.3万增至263.2万,增长18.4%;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年增长率为4.1%。 上述统计数据清楚表明,50年代至80年代,随着国民教育的快速稳定发展,日本经济始终呈现出增长的势头。 Company Logo LOGO 广东惠州 黄春花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历史对接】 1.中国古代教育: 春秋战国的私学:春秋战国时期时期(公元前770~前221)是中国奴隶制社会解体和封建制社会形成的时代。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进入官学衰废﹐私学兴起的新时期。 士阶层的形成及私学的兴起:孔子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教育的对象从贵族推广到平民﹐适应了当时士阶层的兴起﹐顺应了文化下移的历史潮流。 私学的教育目的是“学而优则仕”﹐培养从政的人才。 私学里主要的科目是“诗﹑书﹑礼﹑乐”﹐目的在于灌输奴隶主阶级的政治﹑道德思想﹐是为了“复礼”。 汉武帝的太学: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西汉早期,黄老之学盛行,只有私家教学,没有政府设立的传授学术的学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始在长安建立太学。开设了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的课程。标志着我国封建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 科举制:概念、发展演变、实施原因、影响? 宋代书院(理学传播阵地):宋代六大书院 ①白鹿洞书院②岳麓书院③应天府书院④嵩阳书院⑤石鼓书院⑥茅山书院(安徽的宋代书院有西湖书院,龙眠书院,八桂书院,紫阳书院和天门书院)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是相对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 宋代书院制度的产生及其教学特点 书院产生的历史背景: (1)官学长期处于低迷不振的状态,书院的产生是必然,填补了官学的空白。 (2)北宋科举取士规模日益扩大促进了书院的发展。 (3)朝廷崇尚儒术鼓励民间办学。 (4)佛教禅林的影响。 (5)雕版印刷术的普及应用,促进了图书事业的发展,从而为书院的各种教学活动及研究活动提供了便利。 教学特点: (1).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2).盛行讲会制度,提倡百家争鸣; (3).教学上实行门户开放,师生眼界开阔;“书院聚四方之俊秀,非仅取才于一域.” (4).学习以个人钻研为主;师“示之于始而正之于终” (5).师生关系融洽; 2.近代中国教育: ①洋务运动时期:开办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派遣留学生,教育近代化开始。 ②维新运动时期:创办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各地创办中小学堂,改革科举考试。培养了人才,推动了民主化进程。 ③清末新政:派遣留学生,特别是废除科举制标志中国教育史的革命性变化,加速了西方先进文化与思想的传播。 拓展:清末教育 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建立新学制、留日学生潮。 教育内容:以经史为基础,兼以西方自然科技; 培养目标:不再是封建统治官吏而是社会适用通才: 特点:中体西用。传统文化与西方科技相结合。 ④民国初期: 临时政府的教育措施:“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标志着近代教育体系正式确立; 北洋政府的教育措施:新文化运动时期白话文进中小学教材、教育平民化等。 推动民国教育发展。 ⑤抗战时期:日本在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 妄图消磨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 3.近现代世界教育: 日本明治维新:文明开化,发展近代教育,确定“国民皆学”方针,建立起小学中学大学近代教育体制,普及义务教育;自然科学占教育内容的一半;派留学生出国学习。 4.新中国教育状况:建国初(过渡时期)、十年探索时期、文革时期、新时期人民教育事业发展。 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 ■扫盲教育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的发展 课外链接: 第一类: 不能读书识字的人,这是传统意义上的老文盲。 第二类: 不能识别现代社会符号的人。 第三类: 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 2001年,联合国重新定义的新世纪的文盲标准为: 阅读与思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