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件: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人教版】【课件】.pptVIP

复习课件: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人教版】【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复习课件: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人教版】【课件】

“蕞尔小邦”与“天朝上国”的较量 --------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战争在中国近代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被称为决定国运的战争。近代史上日本有两次打断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次是甲午战争,洋务运动三十年的心血付诸东流;一次是全面侵华战争,从南京政府的黄金十年走向民族苦难的深渊。 一.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 中国:洋务运动,中体西用。我们学习西方仅仅局限在经济领域的技术层面。变革前封建专制国家,变革三十年后依旧是封建专制国家。 日本:明治维新,全盘西化。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当时的日本,正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1888年,日本工业革命出现高潮,因此急需对外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2、清朝方面 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在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方面向欧美看齐,因此清朝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景象。 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是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应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3、欧美列强 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的势力; 德国和法国为了趁日本侵华之机夺取新的利益,也支持日本侵略中国。 俄国虽然对中国东北和朝鲜怀有极大的野心,但尚未准备就绪,因此对日本采取不干涉政策。 4、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导火线) 1894年3月,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 总结以上材料,归纳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 (1)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制定蓄谋已久的侵华方针—大陆政策。 (2)西方列强纵容和支持的态度为日本发动战争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3)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为日本挑起战争提供了时机(导火线)。 (4)清政府腐败无能,避战求和。 当时日本对中国是不是大国的讨论 《女学杂志》1894年8月号社论:勿言中国为大国。因何而知其为大国焉?答曰地理!----面积3497700平方里、人口42388万!可悯可笑!此面积至少将分裂为六七国,乃自然之趋向也。如瘫痪,如残疾,如中风之病人,苟血液不循环周流于全身,则五脏虽大,岂能谓身躯高大焉!? 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 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三、中国何以战败?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毕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造之器。 ——李鸿章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三、公卿与武家同心,以至于庶民,须使各遂其志,人心不倦; 四、破历来之陋习,立基于天地之公道; 五、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三、中国何以战败? 1894年6月9日,日军登陆仁川,进占汉城。到这个时候,清政府对一触即发的战争形势仍然未有准确的判断,还寄希望于中日双方同时撤军。李鸿章给在朝陆军的指令是:“彼断不能无故开战,切勿自我先开衅。”给北洋海军的指令是:“日虽添军,并未与我开衅,何必请战,应令静守。” 从战争开始到失败投降,他们一直致力于争取英俄德法美等国家的调停,以达到求和目的。 ——摘编自《盛世之毁》 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当开拓虾夷。晓喻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之岛,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 ——吉田松阴(1855年) 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计划武力攻取中国沿海地区并划归日本版图,然后进一步肢解中国,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的方案。 1893年决定成立战时大本营,完成了侵略中、朝的战争准备。 三、中国何以战败? 北洋兵舰合计二十余艘。海军一支,规模略具,将领频年训练,远涉重洋,并能衽席风涛,熟精技艺……综核海军战备,尚能日新月异,目前限于饷力,未能扩充,但就渤海门户而论,已有深固不摇之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