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华民族先民的造字智慧.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中华民族先民的造字智慧    [摘要]语言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产生的,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才出现的,人们用文字记录语言,把实践当中积累的经验和创造的文化系统地记录下来,传达给不同地方和不同时代的人。语言离不开思维,是思维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当然,文字的创造也就毫无疑问地打上了思维的烙印,反映了人类认识的过程和思维水平。中华民族先民创造的汉字符号历史悠久、形体独特、内涵丰富,每一个汉字形体在方寸之间贮存着可以说解的意义信息,一点一画都闪耀着先民的独特思维和创造性智慧。本文仅以“鸟”、“乌”为例,揭示其背后所蕴藏的造字智慧。    [关键词]“鸟”;“乌”;汉字符号;汉字文化    [中图分类号]H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24-0075-02       “鸟”和“乌”在汉字简化前是形近字,简化后仍然是形近字。这两个字轮廓相同,大同小异,相似程度很高,区别度却极小,字形内部的差异细微到了仅仅靠一点来区别的程度。有一点就是“鸟”,没有一点就是“乌”。为什么“鸟”和“乌”的区别就在于这一点呢?仔细琢磨,发现小小的一点背后蕴藏着极大的智慧。    “鸟”字甲骨文写作“■”、“■”、“■ ”等, 金文写作“■ ”等,小篆写作“■”。从以上古文字形体来看,均像有喙、头、羽、尾、足的侧面鸟形。《说文》:“鸟,长尾禽总名也。象形。鸟之足似匕,从匕。”林义光《文源》:“匕象鸟足形,非匕簪字。”“隹”字也像鸟形,甲骨文写作“■”、“■”、“■”等,金文写作“■”、“■”等,小篆写作“■”。《说文》:“隹,鸟之短尾总名,象形。”其实,鸟和隹本来就是一个字,都是鸟形,只是形式上略有不同罢了。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短尾名隹,长尾名鸟。析言则然,浑言则不别也。”罗振玉云:“盖隹、鸟古本一字,笔画有繁简耳,许以隹为短尾鸟之总名,鸟为长尾禽之总名,然鸟尾长者莫如雉与?u,而?K从隹,尾之短者莫如鹤、鹭、凫、鸿,而均从鸟,可知强分之,未为得矣。”(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引罗振玉《增订殷墟书契考释》)考查《说文》鸟部、隹部所收汉字,鸟部字的或体常从隹,如:?G字或从隹,?`字或从隹,■字或从隹,?I字或从隹;隹部字的或体常从鸟,如:籀文?u从鸟,籀文?r从鸟,籀文雕从鸟,籀文雁从鸟,籀文■从鸟,■字或从鸟,■字或从鸟,籀文雇从鸟,■字或从鸟。鸟部与隹部义符经常互换,示意功能没有差别,两个部首意义相通。裘锡圭《文字学概要》中说:“隹也象鸟,所以‘隹’和‘鸟’在用作表意偏旁时往往可以通用,如‘?r’也作‘?R’,‘?a’也作‘?u’,《说文》说‘隹’是‘鸟之短尾总名’,‘鸟’是‘长尾禽总名’,可能仅仅是根据字形推测的。”由此可见,无论从“鸟”还是从“隹”的字,其本义都与鸟相关。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有大量关于“鸟”的优美诗句。如《诗经?秦风?黄鸟》:“交交黄鸟,止于桑。”《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屈原《九章?哀郢》:“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王维《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乌”字金文写作“■”、“■”、“■”等,小篆写作“■”,《说文》古文写作“■”、“■”。金文的“乌”字,像一只大嘴朝天、有眼无睛的鸟形。由于乌鸦喜欢夜间啼叫,所以突出了它的嘴形大而直的特点。又因为它全身黑色,与眼珠的黑点浑然不别,只见眼白不见睛黑,所以被认为没有眼睛。“乌”的本义是鸟名,即乌鸦。俗称老鸹或老鸦。《诗经?邶风?北风》:“莫赤匪狐,莫黑匪乌。”旧称乌鸦反哺,是说乌雏长成之后,能衔食喂养其母,是一种知恩图报于母的鸟,所以又称为孝鸟。《说文?乌部》:“乌,孝鸟也。”《小尔雅?广鸟》:“纯黑而反哺者谓之乌。” 引申为黑色。《古今韵会举要》:“乌,黑色曰乌。”《三国志?魏书?邓艾传》:“身披乌衣,手执耒耜,以率将士。”《史记?匈奴列传》:“北方尽乌骊马,南方尽?U马。”《儒林外史》第十四回:“马二先生身子又长,戴一顶高方巾,一副乌黑的脸。”此处“乌”作副词,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何、哪。《广韵?模韵》:“乌,安也。语辞也。”《洪武正韵?模韵》:“乌,何也。”《正字通?火部》:“乌,与恶同。”《吕氏春秋?明理》:“故乱世之主,乌闻至乐。”高诱注:“乌,安也。”《汉书?司马相如传》:“齐楚之事,又乌足道哉。”作叹词,“乌呼”也写作“於呼”、“呜呼”,表示感叹。《说文?乌部》:“乌……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