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播音创作的音律美.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播音创作的音律美   这里所说的音律美指的是音乐和韵律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过:“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它说来不是对象。”播音也是一样,凡是有声语言的表达都是给人听的。播音员更应该以有声语言的艺术魅力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使他们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尤其是现在一些优秀纪录片的解说,如行云流水,又似丝竹袅袅。即便是没有配乐的解说,也一样汩汩奔涌、声声入耳。      播音员应该把听众的心跳作为把握节奏的节拍器       播音员有声语言呈现给听众的节奏是由稿件生发出来的、播音员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所造成的抑扬顿挫、轻重缓疾的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   央视的《发现之旅》、《探索与发现》、《人与自然》等等有影响的纪录片,在解说方面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这些优秀纪录片的解说都是娓娓道来,而不失大家风范。其节奏的把握无不像是在抚摸听众的心脏。   就是激动人心的场面,也不例外。1999年春节晚会,主持人倪萍讲述子弟兵驾驶冲锋舟营救洪水中儿童的感人一幕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配合大屏幕,倪萍的讲述不也是娓娓道来吗?   尽管在节奏的类型上我们可以大致分为:轻快型、凝重型、低沉型、高亢型、舒缓型、紧张型。但是它们之间并不单一孤立,往往相互渗透。节奏决定于心理变化同时又影响心理变化。由此可见,播音员应该成为“挤压心脏”的高手。      分寸决定审美 强调不等于跑调       停连、重音、语气、节奏是播音创作中使用的四种思想感情的表达方法。这四种方法与播音创作的音律美并不矛盾。因为在目前的播音现状中,千篇一律的情况比较普遍,究其根源,还是语气缺乏具体性、鲜明性、准确性和生动性。如果只停留在节奏的安排上,充其量也只能多一些变化,而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其实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总体而言就是对稿件内容的强调,而这种强调正是有声语言表达的灵魂。播音员在播音创作中不懂得强调就没有权力表达。一篇有分量的作品,其内容必然深刻。而内容是强调出来的,没有强调就没有内容。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不播音。”语气不同,表达的意思就不同:“我不播音。”“我不播音。“我不播音。”   重音只是强调的一个方面。有声语言不仅要让人听到,还要让人看到、闻到、触摸到、身临其境地感觉到。所以四种思想感情的表达方法缺一不可。   播音员在播读诗词作品时,应该比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要遵从诗词韵律的规整性。如:诗词赏析类节目在播读时,只有特别注意声音的平仄、色彩、响度、亮度等等,才能积极揭示出诗词的内涵,表现出诗词的韵律美感。我们在一些纪录片的解说词中也经常引用古诗词等名词名句,这在解说的时候又不同于赏析类节目的播读。因为纪录片中引用的诗词名句不是片子的主体,多只为主题服务,或是转场过渡之用,切不可以高声吟诵、随意表达、拉腔 拖调,破坏诗词的韵律美。当然更要考虑与片子整体的融合。因为纪录片的解说,是把画面介绍给观众。.....   当然,强调“强调”的重要,绝不是“强调”越多越好,“强调”多了,也就没有强调了。如:我们大家都熟知的作品:叶挺的《囚歌》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的躯体怎能从狗的洞子爬出”。有的同志认为这句话几乎都是重音,便这样处理:“人的躯体怎能从狗的洞子爬出”。乍一听,似乎也没有什么原则错误。但是不妨想一想,每处都要突出,处处是山峰,不就成了平地了吗?而且这样表达,不但播着累,听着也累。   凡事都有个度。.停连也好,重音也罢,都是要控制在一定范围里边的。停得过长,不仅音断,意都断了,还有什么感染力可言,更不要说音律美了。   过犹不及。例如:高尔基《海燕》的最后一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大部分中学生都要像口号一样的喊上去。而播音员在播这篇文章的时候也去振臂高呼,岂不是缺乏功力,滑稽之极吗?   中国的第一位影帝――金焰在电影《母亲》中,临别前为“母亲”念“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与导演就发生了争执。导演要求高声朗诵。金焰认为,敌人马上就要来抓人了,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以高声朗诵呢?最后他采取了“念”的方式,效果很好。这就是“规定情境”。      展示诗词韵律美应万变不离其宗      张颂老师在谈到诗歌的朗读美感时,把诗歌比作中国象棋。他说:“诗歌的传统历经千锤百炼,去粗取精,形成了极为精美的格局。不管古代有多少议论,不管历代有多少流派,诗歌总是沿着它自己的轨道发展。从文字上,一眼就认出来;从声音上,一下就听出来。对于‘诗’与‘非诗’,在判断时,似乎并不那么困难。就像中国象棋,那棋盘、棋子,那布局、走法,已是家喻户晓。尽管有无穷变化,也逃不脱应有的规矩,‘正是万变不离其宗’。”      作为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