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甘肃饮食文化的区域特征.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甘肃饮食文化的区域特征   [摘要]甘肃饮食文化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中华饮食文化的共同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甘肃饮食文化底蕴深厚,本文从食物原料、食物结构、烹饪方法、少数民族饮食生活几个方面浅析了甘肃饮食文化。   [关键词]甘肃;饮食文化;区域特征   [中图分类号]K89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20-0059-03      甘肃饮食文化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甘肃饮食文化具有中华饮食文化的共同性,如稻、麦等谷物种植,猪、鸭等畜禽饲养,粒食及蒸煮类面食品种、筷子为助餐具、豆酱与酵菜习尚、饮茶习俗、尚食传统、食事礼仪和饮食观念中儒家思想的影响等,是典型的亚洲或东方式的饮食文化。但由于区域自然地理的差异性、历史上自然经济的保守性、封建政治的割据性、宗族文化的封闭性以及各区域间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等原因,在中华民族食文化圈的共同体中,也存在着彼此各有差异、相对独立的子文化圈。甘肃饮食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典型的区域特征。   一、丝绸之路上的甘肃饮食文化   两汉时期,在中国与河中地区(指中亚)以及中国与南亚地区之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和主要动力,形成了一条交通路线,它从中国内地出发,经过中国西北地区,横贯亚洲,进而连接非洲和欧洲,这条路线是东西方各地区、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也是古代陆路交通的重要路线。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把这条路线称为“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沿线的城镇是丝路之旅的重要依托,在绵延7000余公里的丝绸之路上,甘肃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天水、临夏、兰州、平凉、庆阳、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丝路名城,其中包括丝绸之路上最著名的河西四郡均在甘肃境内。因此,甘肃饮食文化具有显著的丝绸之路文化特征。   丝绸之路文化内涵丰富。张骞通西域后,通过丝绸之路同中亚各国开展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活动,大量新奇的植物品种开始从中亚和西亚络绎不绝地输入中国,葡萄、苜蓿、??q??石榴、红兰花、酒杯藤、胡麻(芝麻)、??r??胡桃(核桃)、??s??胡萝卜、胡瓜、胡荽(芫荽)、胡蒜(大蒜)、胡葱(大葱)、胡豆、??t??胡椒、??u??橄榄等,这些在今天似乎天经地义地被认为中国传统作物的品种,都是通过丝绸之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胡瓜、胡桃、胡荽、胡麻、胡萝卜等这些以“胡”命名的物产充分证明了中国饮食文化集中外饮食文化之大成的特点,而这一特点在甘肃体现得尤为突出。   二、敦煌饮食文化是甘肃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敦煌乃盛大辉煌之意,汉以来颇受各朝重视,作为丝路重镇,两晋、隋、唐时期极度繁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敦煌学以其丰富的历史资料被学术界称为“中国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和“古代学术的海洋”,它研究范围涵盖包括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法律、宗教、历史、地理、语言、文学、民俗、医学、科技等方面。敦煌饮食文化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在浩繁的敦煌文献中,社会经济文书直接记载饮食的资料有700多种,它们详细记录了当时敦煌人日常的饮食原料、食物品种名称、饮食器具、饮食礼仪等。敦煌文学作品、敦煌佛教文献中,也有不少饮食资料。5万多平方米的敦煌壁画中,一些形象直观的图画,记录了当时人们的饮食场面、食物品种、饮食礼仪以及与饮食有关的其他内容。敦煌与河西出土的汉简,也记载了为数不少的饮食资料。学界通过对敦煌文献的整理研究,目前已初步确立了敦煌饮食文化这一敦煌学和饮食文化的分支学科。敦煌饮食文化业已成为世界显学――敦煌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敦煌的特殊地理位置及其在东西方交流中的作用,经过南北朝,特别是隋唐时期民族文化空间的交融、汇合,相互吸收和相互影响,到了晚唐五代,其地方文化呈现出以汉文化为主、多种文化成分并存、色彩斑斓的局面,而“饮食胡风”即是其中突出的部分。   作为一个国际化的都市,敦煌居住着许多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居民。从敦煌社会经济文书中记载的常住人口姓名中,可以判断为少数民族或其他国家的,有粟特人、突厥人、吐蕃人、天竺人、波斯人、铁勒人、羯人、龙家、匈奴人、鲜卑人、回鹘人、鞑靼人、龟兹人、高车敕勒人、于阗人、仲云人等,甚至有粟特人聚族而居的“从化乡”。饮食胡风浓重是生活在敦煌的各民族对自己文化的保留,他们的饮食习惯成为敦煌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民族共同生活中相互学习和交流、饮食风俗传播过程的反应。敦煌古代饮食文化是一项可以服务于当今社会并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的产业经营项目,它将为敦煌学开拓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为当今社会服务的又一层面。敦煌饮食文化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祖先留给敦煌故乡丰厚珍贵的遗产。大力研究和充分挖掘敦煌饮食文化,不仅是为今天的经济建设服务,更重要的是继承和弘扬传统优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