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伊州乐面貌勾勒.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宋时伊州乐面貌勾勒   [摘要]伊州乐是西域六大乐之一,唐玄宗时传入中原。本文从伊州乐和唐诗的融合、伊州乐中的模拟舞、伊州乐和哈密木卡姆结构上的传承三方面勾勒了伊州乐在唐宋时的面貌。   [关键词]伊州乐;唐诗;模拟舞;十二木卡姆   [中图分类号]J6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02-0090-03      一、伊州乐和唐诗的融合      伊州乐是西域六大乐之一。哈密古称“伊州”。唐时多以地名称谓曲名,如龟兹乐、高昌乐、疏勒乐。《伊州曲》传入中原的时间是在唐玄宗时,由西凉节度使盖嘉运所进。   宋辽时期流行的伊州曲是“前五叠为歌,后五叠为入破”。可见伊州乐舞前五遍是抒情的歌唱,从第六遍才开始起舞。歌为慢速度,“入破”是快板起舞,伊州乐的结构是先由散板起舞一遍,然后进入中板节奏中急旋五遍而结束。“入破”,在宋时又叫“彻”,宋词人张先在《减宋木兰辞》中有“舞彻伊州,头上宫花颤未休”之句。伊州曲在宋时的杂剧身上留有深刻的印迹,如《领伊州》、《铁指甲伊州》、《闹五伯伊州》、《裴少俊伊州》、《食店伊州》等。哈密十二木卡姆的前身就是伊州大曲。   伊州乐配唐诗宋词是一道奇观。《哈密县志》记载了名为《伊州》的十首诗中的第一首,其他九首未见记载,翻查宋人郭茂傅编的《乐府诗集》,十首伊州曲赫然在目。依序如下:      (歌第一)   秋风明月独杂居,荡子从戎十载余。   征人去后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二   彤闱晓辟万鞍回,玉辂春游薄晚开。   渭北清光摇草树,州南嘉景入楼画。    三   闻道黄花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偏照汉家营。   四   千里东归客,无心忆旧游。   挂帆游白水,高枕到青州。   五   桂殿江乌对,雕屏海燕重。   只应多酿酒,醉罢乐高钟。   (入破第一)   千门今夜晓初晴,万里长河彻帝京。   灿灿繁星驾秋色,凌凌霜气韵钟声。   二   长安二月柳依依,西出流沙路渐微。   于氏山上春色少,相府庭边驿使稀。   三   三秋大漠冷溪山,八月严霜变草颜。   卷帘风行宵渡碛,衔枚电扫晓应还。   四   行乐三阳草,芳菲二月春。   闺中红粉怨,陌上看花人。   五   君住孤山下,烟深夜径长。   辕门渡绿水,游苑绕垂杨。①      从乐曲上讲,伊州乐是特色鲜明的西域胡乐,这是由于地处中原文化进入西域的第一站,又借鉴和吸收了汉文化音乐的成分,使得伊州乐充满了独具魅力之处。尤其是在唐时基本又是配以唐五言、七言诗,更是醇厚无比,这种奇妙的事例,深刻反映了汉文化在古伊州的风行和积淀,也说明了当时以《伊州乐》为代表的西域胡乐与中原文化之间的相互深刻影响,作为中原通向西域、西域通往中原的襟喉通道,伊州表现出的是文化高度结合与传递的生动景象和画面。      二、伊州乐中的模拟舞      伊州乐作为西域四大乐之一深刻影响了中原音乐。但伊州歌舞究竟起源于何时,其表现形式如何,尚比较模糊,语焉不详。   查二十四史,均记载了“摩诃兜勒”大曲的名称。②《晋书乐志》载:“张博望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惟摩诃兜勒一曲,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声二十八解,乘兴以为武乐,后汉以给边疆,和帝时万人将军用之。”这就说明,“摩诃兜勒”大曲即是伊州乐的前身。这在今天哈密十二木卡姆的韵名上就可以看出。例如:第一套玉尔顿阿来姆尼木卡姆又叫兜勒木卡姆,第九套嗨嗨月兰木卡姆又叫大兜勒木卡姆,这都标明着摩诃兜勒的延续。对于摩诃兜勒名称的理解,学术界意见稍有出入。一种认为,摩诃兜勒大曲为印度佛曲,摩诃与兜勒均为梵文,摩诃是“大”的意思,“兜勒”是“铁树”之意,此曲是赞颂迦楼罗王栖居的大铁树,是佛曲的一种,传入的时间约在公元2世纪。另一种意见认为,摩诃兜勒是从新疆土生土长而起的。他们认为摩诃兜勒的名称,在古回鹘语中被称为“乌鲁额兜勒”,是maha-dor之音译,按维吾尔族新文字应拼写为mah-dor,古时在新疆地区已成为许多民族所共用的词汇,在古回鹘语和现今西部蒙古语中,仍有“歌曲”之意。了解摩诃兜勒大曲的起源,对于我们探索伊州乐是一个很好的帮助。李延年改编“摩诃兜勒”大曲的同时,还把伊犁一带的乐舞进行了改编,名叫“相和曲”。当时,新疆的歌舞艺术正是高度融合时期,大约持续到唐代,逐步走入了成熟期,伊州乐也因唐在此设置伊州而被定名为伊州乐,但在实际起源上却远远早于此。   在伊州乐舞中,执具舞和模拟舞与龟兹乐舞中的执具舞与模拟舞基本相同,但是在数量上明显少于后者。如龟兹乐舞的执具舞有六种:飘带兵团、花巾舞、绳舞、碗舞、盘舞、鼓舞,伊州乐舞中的执具舞有四种:碗舞、盘舞、鼓舞、灯舞。执具舞的历史颇为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