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代漢語(任家賢)13、答李翊書.ppt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答李翊書 韓愈文集的整理成果 韓昌黎文集校注 馬其昶 韓愈文集彙校箋注 劉真倫、岳珍 李翊,生平不詳。由於其文章得到韓愈的賞識,韓愈給當時協助權德輿主持貢舉的陸傪(can1)寫信,推薦了包括李翊在內的十八人,故李翊在貞元十八年登進士第。本書應作于貞元十七年,李翊登第之前。 本文鮮明地反映了韓愈在文章寫作上的主張,即寫文章要仿效古之立言者,首先要在思想上樹立以仁義為本的宗旨,以此選擇辨別古書的正偽,自覺接受醇正思想的熏陶,則文章醇正,文辭自然浩沛。 韓愈的這種為文主張有深刻的歷史背景。當時佛老思想盛行,尤其佛教的勢力愈趨強大,寺院經濟嚴重影響了唐王朝的財政,而唐統治者又多佞佛,韓愈深感此弊,故寫了《原道》、《原性》等系列文章,在思想上重新強調儒家的重要性,並推尊孟子,認為孟子是在孔子之後,於思想紛亂的時代力排異端,維護孔子思想地位的重要人物,實際上是以孟子自任,力排佛老,以期挽救國家的危局。在政治上,公然諫迎佛骨,痛斥佛教之弊,並因之觸怒憲宗,即日被貶潮州。 韓愈的“道”有非常具體的現實內涵: 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于外之謂德。仁與義為定名,道與德為虛位。 夫所謂先王之教者何也?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于外者之謂德。其文,詩、書、易、春秋;其法,禮、樂、刑、政;其民,士、農、工、賈;其位,君臣、父子、師友、賓主、昆弟、夫婦;其服,麻、絲;其居,宮、室;其食,粟米、蔬果、魚肉。其為道易明,而其為教易行也。 ——《原道》 韓愈的“文”是其“道”作為其為人處世原則的自然流露: 昔人論文章以氣為主,退之論佛骨,徙鱷魚;其使常山也,視王廷湊軒渠小兒,以片言折三軍,而牛元翼立出,則氣之所養可知矣。故其文粹然一出於正,刊落陳言,橫騖別驅,汪洋大肆,與孟軻揚雄相表裏,豈非氣之盛者,言亦從之乎? ——宋·嚴有翼 1 2 由小學入經學者,其經學可信;由經學入史學者,其史學可信; 由經學史學入理學者,其理學可信;以經學史學兼詞章者,其詞章有用;以經學、史學兼經濟者,其經濟成就遠大。 ——張之洞《書目答問》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書辭甚高,而其問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誰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歸也有日矣,況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謂望孔子之門牆而不入於其宮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雖然,不可不為生言之。 白、足下,都是对平辈用的敬辞。白就是告白,稟告。 抑:不過,可是。 焉:怎么。 且:還是。 生所謂“立言”者,是也;生所為者與所期者,甚似而幾矣。抑不知生之志:蘄勝於人而取於人邪?將蘄至於古之立言者邪?蘄勝於人而取於人,則固勝於人而可取於人矣。將蘄至於古之立言者,則無望其速成,無誘於勢利,養其根而竢其實,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 幾:接近。 蘄:通“祈”,求。 膏:油脂。 沃:肥美,此指油脂多。 曄:明亮。 藹如:茂盛的樣子。 抑又有難者。愈之所為,不自知其至猶未也;雖然,學之二十餘年矣。始者,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非聖人之志不敢存。處若忘,行若遺,儼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當其取於心而注於手也,惟陳言之務去,戛(jia2)戛乎其難哉!其觀於人,不知其非笑之為非笑也。 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非聖人之志不敢存: 夫所謂先王之教者何也?……其文,詩、書、易、春秋;其法,禮、樂、刑、政,……其位,君臣、父子、師友、賓主、昆弟、夫婦……其為道易明,而其為教易行也。 ——《原道》 如是者亦有年,猶不改。然後識古書之正偽,與雖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務去之,乃徐有得也。當其取於心而注於手也,汩汩然來矣。其觀於人也,笑之則以為喜,譽之則以為憂,以其猶有人之說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後浩乎其沛然矣。 然後識古書之正偽,與雖正而不至焉者: 聖人之道不傳於世,周之衰,好事者各以其說干時君,紛紛藉藉相亂,六經與百家之說錯雜。……其存而醇者,孟軻氏而止耳,楊雄氏而止耳。及得荀氏書,於是又知有荀氏者也。考其辭,時若不純粹。要其歸,與孔子異者鮮矣。抑猶在軻雄之間乎?……余欲削荀氏之不合者附於聖人之籍。……孟氏,醇乎醇者也,荀與楊,大醇而小疵。 ——《讀荀子》 韓愈還有《讀鶡冠子》、《讀墨子》,都是“識古書之正偽”的體現。 吾又懼其雜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後肆焉。雖然,不可以不養也,行之乎仁義之途,遊之乎詩書之源,無迷其途,無絕其源,終吾身而已矣。 吾又懼其雜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 《(韓)集》中屢稱揚雄,……皆但稱其文章,未嘗言其道德也。惟《讀荀》及《原道》二篇……《讀荀》之文……時尚稱雄為聖人之徒,而與荀同以“大醇小疵”目之。……《原道》之文,……並詆揚與荀“不精不詳”,已明屏二子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