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赋税制度里浅析明朝三农问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赋税制度里浅析明朝三农问题

从赋税制度里浅析明朝三农问题 广宁第一中学 杨洪荣 【内容摘要】 明朝是我国赋税制度改革的重要时期。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在前人试行的基础上将全国的赋税与徭役统一核算征收,正式施行一条鞭制度,从而引发中国赋税徭役制度的一次大变革,成为中国赋税徭役制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一条鞭法简化了征收名目和手续,有利于防止豪强、官吏隐田逃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折银制度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对货币地租的产生和部分农产品的商品化有积极推动作用。张居正推行一条鞭并非偶然,它是明朝赋税徭役制度变迁的必然产物,又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紧密联系,并对后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 农业 农村 农民 一条鞭法 中国自古以来都以农业大国而居,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农村早期发展离不开农业,农业的开展离不开农民,而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个关系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三农问题在整个有农业的历史里反复出现,甚至成了中国历史上特色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的好不好,怎样去解决会成为一个朝代兴衰的关键。且回看历史,汉行休养生息,方有文景盛世;唐有均田,始有贞观、开元之治;明初力压豪强地主,固有国富民安的一代。元末明初三农问题严重,却能在短时间里恢复社会生产秩序。 明朝成立初逢元灭之萧条。朝代更换间总是难免会出现民不聊生、贫苦荒芜、百殆具兴之景,而元朝统治时期,土地兼并问题严重得不到解决,确实为明初开朝者留下一大难题也。元朝是个以游牧民族为主的蒙古民族,带着顶蒙古包,走马为家。汉人视之为生命的土地于蒙古人而言不过是一块普通的草地。所以他们侵入中原后,大量掠夺的是牛羊马之类的牲畜和钱财,他们后来圈占土地赶走农民也只不过为扩大放牧的草场面积。有资料可鉴:“有诸王牧马草地,与民田相间,互相侵冒,有司视强弱为予夺,连岁争讼不能定。” [1]蒙古贵族为攫取农民之地,以战争胜利者之势豪夺。亦有史料:“凡诸王、后妃、公主等贵族,都有所谓采邑封地,在分地内,可荐私人做地方官,而不受元政府的铨选。”蒙古贵族将汉人田地随意瓜分,并随意劳役耕作的农夫,这样不仅仅使原有种植历史的土地遭受了破坏,还使大部分的农民丧失了他们视之为命的土地;农民受异族压迫,民族和阶级矛盾日益积累,土地乃百姓之命根,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引发了元末农民起义。 俗话说农民有三宝:土地、老婆和棉袄,孟子云: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和政事,并将土地列为国家三宝之首,可见其重不只仅限于农民,在整个中华民族历史当中,土地之争是历史发展之绳,牵涉着各个方面。元末统治者也意识到了土地之重,但他们只是意识到利用土地来剥削农民这招,容许贵族大地主兼并土地,将农民变成佃民,加其租,使其力。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以浙江绍兴为例可见,佃户一家最多不到十亩地,大部分的佃户只有一两亩地,可是这十亩地里要交的各种租赋杂税很重。“江南有地土之家,招募佃客,所取租课,重于公税几倍。” [2]这些都在一步步点燃农民心中的愤恨之情,为日后的农民革命埋下了地雷。 1368年,朱元璋建立农民政权明朝,之所以说明朝是农民政权,是因为起义所组成、并在过程中起到主力作用的群体均为农民,并且领导者在起义中的纲领和口号偏向于农民阶级:“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这口号是朱元璋决意北伐时宋濂等人帮忙起草的。 针对元末留下来的社会问题以及明初新成立所产生的一些问题,朱元璋吸取了元朝灭亡的一些关键因素,除了民族矛盾所引发的问题,还有就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想要短时间内让新政权的雏型得以立起来,必要先将起义的主体农民稳住,农民跟着自己起义是为什么:要土地、土地、自己的一亩土地!朱元璋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来稳定社会。兵荒之后,民无定居,耕稼尽废,粮饷匮乏,朱元璋“籍天下户口,置户帖、户籍,具书名、居地。” [3]并且实行了屯田制,鼓励大家开荒扩土,“北方近城地多不治,召民耕,人给十五亩,蔬地二亩,免租三年”, “四方既定,流民各归田里。期间有丁少田多者,不许仍前占据他人之业。若有丁众田少者,许于附近荒田内官为验其丁力,给其耕种 [4]”。大量的荒田得以开发利用,暂时满足了无地农民对土地的渴求。除了将原来无人耕种的荒地开垦出来发展农业,朱元璋还大力倡导兴修水利,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元末明初旱涝灾害频繁,民饱受其害,农业收成也年年欠收,这也是造成流民大量南下的原因之一。有数据显示,黄河在908年到1368年这460年间出现了235次决口,甚至夺淮入海,朱元璋命人修江南和州铜城堰闸和广西兴安县灵渠、疏吴淞下流、大黄浦、刘家河等,并建彭州都江堰等。这一系列的措施为开国带来了一翻新面貌,移民屯田、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增加了谷物产量和国家租税;也使垦田数目增加,从元年的七百七十余顷到十三年的五万三千九百三十一顷;另外经济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