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千年古村之谜 古田杉洋精选
千年古村之迷
杉洋,古代称三阳,蓝田,杉关。因杉洋肇基拓主余氏先祖始自下邳郡(今江苏地界)迁江西鄱阳,继之迁闽北建阳,后于唐末迁居此地,故以“三阳”名之。“蓝田”地名由来,与五代杉洋村北创建书院有关:“昔员外郎仁椿公相地创书院,以额曰‘蓝田’”;同时,亦与唐末、五代李氏、彭氏始祖迁徙杉洋都“源流陇西”有关:陇西为今甘肃陇山以西地带,毗邻陕西有蓝田古邑,“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产玉遐迩闻名。先人怀土思祖,并寄望子孙玉振成才,故村落美称蓝田。其后,因这里“遍地多杉木”而易名杉洋,又以“为侯官、罗源、屏南、闽清、宁德五县交会之处,古名杉关即其地也”。
杉洋位于古田县东部,素有古田东大门之称,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地处武夷山脉东南支脉群的大东山区崇山峻岭间,其境内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有17座,东、西、北三面被高山阻隔,向南作阶梯状倾斜,延展出一片宽阔谷地,世代被垦殖为万亩平畴。村北三井龙潭,“瀑飞数百丈”,为鳌江之源,传说神奇;兼以白溪无垠草原,天苍野茫,更添天簌神韵。龙舞溪绕城越野,由北向南奔流,汇入霍口溪,注入赦江。群山夹峙,奇峰环绕,林壑清幽,涧谷错落,佳处有“蓝田八景”。
“悠悠上古,厥初生民”。 数万年前,杉洋一带为茫茫大海的沿岸。从村北白溪草原植被上裸露的岩石,随处可以找到海贝壳化石,盖是远古时代沧海历变所成;从村西古院、村北寨头坪和村东龙潭亭考古出土的商周时期印纹陶片、石锛、石箭头、石鱼网坠及海贝壳化石等出土文物判断,商周时期已有先民生息,以渔猎为生,居无定所。只是峒民即闽越族先民活动区域。相传唐前杉洋附近沿盆谷有三十六“庄”,从流传下来的“卢厝坪”“秦厝坪”、“谢厝垄”、“肖巷里”、“戴垱墘” 等古地名来看,那里散居着三五人家闽越族先民和少许南迁的谢、戴、卢、陈、饶、蒋、许、肖、秦等汉族流裔。其时尚无村落,仅是多氏族散居的片区。
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古田建县。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和唐中和元年(881年),古老的余氏、李氏望族南迁的入闽始祖,先后“卜居杉洋”,开辟家园;其后,彭氏、林氏望族始祖分别于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清康熙二年(1663年)迁徙境内。四姓流裔聚族而居,遂成村落。据族谱及县志等记载,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余氏在杉洋“之宅百揆”;元至正元年(1341年),“五月初六日,尚书公子孙毕集仙岩祠下,率不下四五百人”。明嘉靖二年(1523年)“杉洋千家”,至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丁口万余”。
杉洋周边地理环境相对闭塞而又“路通九县,界连三郡,实上下之咽喉”,使杉洋成为古田在大东山区的重要居民点,甚至一度成为地方军事中心,成为闽东北地区代表性的山城重镇。宋元间即设巡检司,明正德二年(1507年)设立捕盗馆,嘉靖元年(1522年)造福州府杉洋捕盗馆,设立巡捕通判,“专巡捕假印、盗绒、囚犯、军徒、匠役及私盐、私茶事”,并于明、清时二度有设县置治之议。清顺治年间设杉洋塘、塘房五间,委把总(百总)一员;乾隆间改府馆内协防公署。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营建杉洋三里石城,设白溪、长林、两涧三隘为呼应。清咸丰八至九年(1858-1859年)重修城垣,是古田县除县城外唯一一座城池。可见,明清时期杉洋曾是古田县大东山区的驻防重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创一方文明。余、李、彭林四姓望族肇基杉洋,带来了悠久的中原文化和新兴的江南文化,迅即促进了这块蛮荒之地的经济开发。“水耕火耨绕山田”,“高低陇亩事耕锄”,并有造粬酿酒、制茶榨油和筑窑制陶、烧制砖瓦等手工副业。清乾隆、嘉庆年间,值太平盛世。杉洋地处县邑至罗、宁要道,商旅往来不绝,货物交流甚繁。杉洋凭借山青水秀的得天独厚环境,制粬业、茶业、榨油业崛起。其时仅制粬埕就有百余口,茶行五六十家,油行数十家,所制优质红粬、茶叶、茶油畅销沿海一带。同时农业生产得到长足发展,杉洋周边山上均被开拓为番薯园及茶园。由此形成杉洋经济鼎盛时期。同时也形成余、李、彭、林在杉洋城“四姓八境”的局面。
杉洋城内外,余氏居于云路境、桥西境、梅亭境、登云境、李氏居于龙潭境、鳌头境,彭氏居于登瀛境,林氏居于李氏龙潭境、鳌头境和余氏桥西境之间,合称岚峰境。此外,在城外龙舞溪东,还有余氏东山境。各境居住点以街道、路巷为界,以界亭为标志。街道有仁政街(中心街)、十字街、龙潭街,桥头街、后街等。街北(指仁政街)为余氏宅居,街南多为李氏宅居,彭氏在城北外,林氏在村中南沿街一带。主要街巷,如龙潭街、下里弄、新亭街、后街路等成为四姓八境的分界线,次要但高度密集的巷弄,如阁下弄、林厝弄、湖边弄、天一井弄、三才弄、人房弄等是各聚居区内部的必要通道。据现场初步调查,主要传统街巷计23条,总长度仍在3000多米。据此推测,杉洋古村全盛时期街巷长度应在4000米以上,约为古城周长的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