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城市环境管理.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章 城市环境管理

重点内容: 环境和环境污染的概念 外部效应及其纠正机制 环境保护的外部效应 环境保护的原则和手段 城市环境管理的主要模式 合作型城市环境管理体制;12.1 城市环境和环境污染;;2.环境的类型 按照主体不同,可以将环境分为人类环境和生态环境。 按照性质不同,可以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三类。 按照范围大小,可以将环境分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3.城市环境的含义 城市环境属于区域环境的一种类型,是指在城市的地理空间内,与市民生存和发展有密切关系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城市环境是各种自然因素和环境条件的综合体。;;2.水体污染;3.固体废弃物污染 ;;;;根据2005年报告,在全国500多个参加该项评估的城市中,空气质量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达到44%,空气质量劣于国家三级标准的城市占1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仅为29%,178个城市的生活污水没有任何集中处理设施,占参加该项评估城市总数的35%;130个城市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零,占参评城市总数的26%。;12.2 外部效应与环境保护;正外部效应,也称外部经济,是指一种经济行为给外部造成积极影响,使其他经济单位减少成本或增加收益。根据产生原因,正外部效应可进一步划分为生产的正外部效应和消费的正外部效应。 负外部效应,也称外部不经济,是指一种经济行为给外部造成消极影响,导致其他经济单位成本增加或收益减少。根据产生原因,负外部效应可进一步划分为生产的负外部效应和消费的负外部效应。;2.外部效应与市场失败 不论是正外部效应还是负外部效应,都不利于实现帕累托最优。 正外部效应由于存在利益外溢问题,会导致私人企业对这种产品的供给不足; 负外部效应将部分成本转嫁给其他经济单位,由于生产商忽视产品的外部成本,导致社会效益和社会福利受到损失。 因此,必须采取措施纠正外部效应。; 在市场机制下,私人部门也可能采取一些措施克服外部效应。这些措施主要包括: (1)一体化机制 (2)界定产权 (3)良心效应 市场机制虽然存在通过上述途径纠正外部效应的可能性,然而,实际上这些“可能性”并没有有效地发挥作用。;3.外部效应与政府管制 管制的措施主要有: (1)行政措施 (2)经济措施 (3)法律措施;根据外部效应理论,城市环境污染属于具有负外部效应的经济活动。 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主要在于: 1.有利于保护人民健康,提高市民生活水平 2.有利于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减少环境资源浪费 3.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4.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1.综合利用、化害为利原则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3.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原则 4.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原则 5.环境保护责任制原则 6.环境保护法制化原则;1.经济手段 2.法律手段 3.行政手段 4.技术手段 5.公众参与;生产量;12.3 城市环境管理体制;1.末端整治型环境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大多发端于城市环境管理的早期阶段。它针对已经出现的污染源,由市政府环境保护机构对污染源进行监督检查,责成污染源单位进行整治。 它只适用于污染源相对简单、污染程度低、危害程度小、污染源较少的城市环境问题。;2.预防整治型环境管理模式 预防整治型环境管理模式在加强对现有污染源的监控的同时,注重对新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提前制定并落实解决方案,减少各种潜在的污染源,预防和减少环境污染的发生几率。 目前,中国城市环境管理正在从过去的末端整治型模式走向预防整治型模式。;3.综合整治型环境管理模式 综合治理环境管理模式主张,城市环境管理不仅是政府的事务,同时也是整个社会的公共事务,包括企业组织、非营利组织在内的各种社会组织都可以参与到城市环境管理中来,只有发挥多元主体的力量,通过建立合作、协商、伙伴关系,才能实现城市环境的“善治”和“良治”。;1.城市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2.排污管理制度 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4.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 5.污染赔偿制度 6.环境监测制度 7.环境质量标准制度 8.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12.4 公众参与和环境管理;就城市环境管理而言,需要改变以往由政府单方面控制的单中心管理体制,建构和完善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合作治理体制。 只有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到环境治理之中,相互合作、互相监督而又互相制衡,才能维护和促进环境公共利益,有效保护城市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政府与社会携手,集中民智、凝聚民心、反映民意,才能保证城市环境的良好治理。;1.政府机构 2.大众传媒 3.民间环保组织 4.市场 5.企业;建构多元合作型城市环境治理体制,需要推进环境管理信息公开,只有实行透明管理,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保障公众参与。 具体地讲,环境管理信息公开主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