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负起责任的学校就是好学校.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负起责任的学校就是好学校

负起责任的学校就是好学校 从北京主城区一路向北,车行1个多小时看到的还是城市的扩张。在城乡交汇处,海淀北部新区实验中学背靠群山、前拥绿树,校园整洁而雅致,让人一眼就觉得这是读书的好地方。 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学校接受的是农村生源,面对的却是城市的竞争。这曾给北部新区实验中学造成了严重危机。身处城乡的夹缝间,到底要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校长陈永林认为农村学校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形成自己的优质教育品牌,而前提在于学校能不能满足当地老百姓的需要。 从老百姓的需要出发,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北部新区实验中学几年间从积弱积贫的状态转变为一所区域优质学校。如果说有一股力量推动着这所普通农村学校脱胎换骨,那就是校长和全体教师所共有的责任意识以及他们的生动演绎,即教育应该对社区负责,对教师负责,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 一所有责任感的学校,就是一所上进的学校,而一所上进的学校就是一所充满故事的学校——    对社区负责:学校发展首先要定位于满足当地老百姓需要    故事:苏家坨中学的历史成为励志故事 “苏家坨中学的来了没有?”每次点名,苏家坨中学的人会毫无例外地“把头低到桌子上”。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教师,都怕到区里参加教师培训,因为代表全区最差的学校抛头露面实在是一件“伤不起”的事情。据说,当年有人把海淀区的中小学分为三类:一流15所,二流31所,三流28所,而苏家坨中学总是在三流的“尾巴”上。不过,这是10多年的事情了。2005年,学校在新的发展规划下,更名为“海淀北部新区实验中学”。这些年,学校变化的不只是校名,当教师中出了两名市级骨干、3名区级优秀教研员,当学校中考成绩在全区农口校中连续7年排名第一,当学生们从羞涩腼腆变得大方自信,当学校被老百姓评为“身边的好学校”,苏家坨中学的历史也就成为一个励志故事了。 记者:到一所普通农村学校做校长,你当时的办学思路是什么? 陈永林: 2002年,我开始担任北部新区实验中学校长,当时学校还叫苏家坨中学。完成工作交接后,我就开始琢磨学校发展的事情:在城乡的夹缝间,我们到底要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看到周边家长对学校的不放心,看到北部新区农村的孩子为了上一所好学校跑很远的路,我们痛下决心:一定要创建自己的优质教育品牌,建北部新区的一流学校,建一所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学校。 记者:在名校云集的海淀区,一所农村学校提出创建“品牌”和“一流”,是不是有点大胆? 陈永林: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立了“同等胜出、区域领先、争创一流”的办学目标。这个目标其实既有高度又有梯度。针对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带、生源素质不够理想的客观现实,我们必须立足校情,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要追求“领先”和“一流”,首先要办出一所适合当地老百姓需要的学校,办成一所社会认可的学校,这个目标对于不甘于落后的我们是可以做到的。 记者:这些目标现在实现得怎么样? 陈永林:海淀北部新区实验中学已经走过了学校发展的艰难时期,正在从靠时间堆积,靠老师奉献的“粗放式”办学,走向追求效率、讲究科学的“精细化”办学方向。如今,我们的办学质量有了突破性的提升,学校已经发展成为北部新区的一所优质学校,在“住学一体”的办学模式下,学生也得到了全面发展。现在看看我们学生,你会觉得他们身上有种很特别的东西:活泼却不放肆,轻松却不松散,随意间散发着蓬勃朝气。我们的努力赢得了家长、社区和上级的肯定。在海淀区组织的社区调查中,我们被评为“身边的好学校”。我们花了几年时间实现了“同等胜出、区域领先”的目标,既让大家看到了我们的力量,又让大家看到了实现更高目标的希望。如今,我们正满怀信心在“区域领先”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争创一流”的目标。只要怀着一颗责任心来办学校,家长和社会就会认同你、支持你。    对教师负责: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故事:离不开学校的教师 由于家庭需要,D老师从北部新区实验中学调到一所市区示范高中。在新的学校,她发现自己的很多做法竟然显得有些“标新立异”。班上有几个学生成绩跟不上,她向年级组长提出要抽个时间帮这几个学生补一下。不料年级组长说:你急什么,还有家长呢!不久,D教师打电话给陈永林要求再回到北部新区实验中学。回到学校的那天,她一见到陈永林,眼泪就下来了:“再不会来,我都不知道教师该怎么当了!”    记者:你在学校管理上提出“教师第一”,这背后有什么样的考虑? 陈永林:好学校首先在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