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初中综合复习 (阶段测试题(二).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综合复习 (阶段测试题(二)

共 57 页 阶段测试题(二)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蔑视(miè) 缄默(zhēn) 信笺(jiān) 签订盟约(qiān) B.渐染(jiān) 崭新(zhǎn) 暂时(zàn) 办事斩截(zhǎn) C.憎恶(zènɡ) 与会(yù) 血压(xuè) 纷繁芜杂(wú) D.纰漏(pī) 毗邻(bǐ) 枇杷(pí) 夫妻仳离(pǐ) 解析:A.缄:jiān;C.憎zēnɡ;D.毗pí。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的焰火表演与音乐喷泉表演交相辉映,场面博大、壮观,漫天的烟花与突起的喷泉,把整个世博园演绎成一个童话世界,壮丽的场景叫人触目惊心。 B.赵云故里之争反映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炙手可热的历史和地理之争背后,是巨大的投入,是投资环境的竞争。这不但超出了学术界的范围,也早已偏离了实事求是的轨道。 C.施哲存先生二十年来先后出版的《唐诗百话》《花间新集》《词学名词释义》等著作,是他数十年孜孜以求,深入研究的结果。 D.简要地说,所谓和谐家庭就是指父母关爱孩子,孩子孝顺父母,一家人相敬如宾,充满着民主的气氛,生活幸福美满。 解析:A.触目惊心:指某种严重情况使人看后内心震惊,形容事态极其严重。B.炙手可热:比喻权势极大,气焰极盛。C.孜孜以求:勤奋不懈地追求探索。D.相敬如宾:只能用于夫妻之间相互敬重。 答案:C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上周,中国一支由十艘舰艇组成的庞大舰队出现在冲绳岛南部的公海上,遭到了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警戒监视,一架中国舰载直升机也飞到离日本军舰大约90米左右的地方进行了反监视。 B.读书是我们面对前人,面对智者,面对知识不断前进的过程,它带给我们的惊喜、问题是不经意的,我们有必要让这份不经意更长久,让读书成为陪伴我们终生的好习惯,好伙伴。 C.这次资本对接会的参加者,除地处本地的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处,还有来自北京,上海等省市的科技工作者、企业家和政府官员也参加了洽谈。 D.改变就业观念,降低就业身份,就业门路就会拓宽,今年,有25名大学毕业生走进了历史悠久的绍兴黄酒酿造车间,应聘当上了黄酒酿造学徒工。 解析:A.去掉“左右”;B.搭配不当,“读书”不能与“好伙伴”搭配;C.句式杂糅,去掉“也参加了洽谈”。 答案:D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过了桥,就是那幢新哥德式的大楼,从小船上望过去,__________透过河畔婆娑的柳影,好像望见剑桥往日的岁月。我不由得惊呼:“这柳树怎么会长得这么大?” ①天高云淡,地阔草荣, ②地阔草荣,天高云淡, ③秀美的风景令人屏息。 ④风景的秀美令人屏息。 ⑤我的视线也随着舟行而展开。 ⑥随着舟行,我的视线也随之展开。 A.①③⑤      B.⑤①③ C.②④⑥ D.①④⑤ 解析:①句观察顺序由上而下,更好衔接下文;接下来“令人屏息”的风景的美的程度,宜选④;再接下来是“视线”的拓展,⑤比⑥的主语更明确。 答案:D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动人的艺术形象,不论是诗还是画,它对客观事物的描写,必须“别具一样心肠”。据史料记述,画家李龙眠画李广射“胡”的画面,有一种打破时间条件限制的特点——箭还在弦上,“胡”兵已从马上跌落下来。从事物狭小范围的再现来说,李龙眠这一画面很不合理,作为抵抗破坏国家统一的奴隶主势力的英雄李广的歌颂,这一画面正如李广的箭可以射入石头的传说,有其合理的根据。 不论如何,这种画面较之误解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为照葫芦画瓢就是“现实主义”,把任何虚构都当作形式主义的照相般的画面,是更现实主义的画面。任何作品都会引起读者与作者,读者与读者的争执。欧阳修认为:“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针对臣子带着章疏草稿见皇帝的诗句有语病,他的这种说法很有道理。但他认为“唐人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亦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捶钟时何?”这种论断值得商量。唐人张继所描写的“对愁眠”的旅人,在感受上把天晓与三更这两个时间的距离混淆起来,当然是“理有不通”的。 可是“对愁眠”的旅人可能混淆了时间观念,这“不通”正是旅人特殊心境的合理描写。运用这种想象化的表现形式,应当说是可以允许的吧?这种对作品求全责备的批评,恐怕也是古人那种不肯“高抬贵手”的风气的继承,这对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是不利的。 5.作者认为,“从事物狭小范围的再现来说,李龙眠这一画面很不合理”,其中“事物狭小范围”指的是(  ) A.李广射“胡”的具体事件的直接描述。 B.对历史典故的推导和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