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总复习 ( 诗歌鉴赏一般模式和步骤
诗歌鉴赏一般模式和步骤; 考点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的两个原则:
一:对作者而言:
1:所有的艺术都是作者的有意识而为之(都是作者苦心经营的结晶)。
2:诗歌是抒情的艺术。(委婉地、含蓄地而非直白地); 诗歌是纯粹的艺术作品,艺术作品的生命活在作者所塑造的艺术形象里。而语言和表达技巧是塑造艺术 形象必需的工具和手段,舍此二者,就不会有艺术形象。
诗人创造诗歌,塑造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绝非为了艺术而艺术,而是要通过艺术形象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和认识态度。;;譬如描写一个人的美丽:;;再譬如表达对一个人感情的忠贞:
一般的描写:我要和你 白头???老,海枯石烂…; 形象、意象、意境、情思; 形象:诗歌的形象,既可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包括英雄、名流、亲属、友人等)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 )
也可指自然形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物或景(包括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
还可以是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 );意象:就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
一些艺术形象经过多人的反复使用后,已逐渐形成一种普遍认同的文学意象、文化符号。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李清照)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苏轼); 意境: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情景交融)。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
(缺月挂疏桐,断漏人出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
诗中的意象“缺月”“疏桐”“漏断”“孤鸿”“枝寒”(外在的)与“独”“缥缈”“恨”“寂寞”“冷”(内在的)等感情色彩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意境),但诗人的信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诗人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
; 凡出现在诗歌中的形象、意象,都是作者情感的寄托物,而绝非作者的顺手拈来;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塑造形象,或借助意象,并共同构成了一种画面,营造出感人的意境。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①“残”“暗”“寒”三字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请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风,本来无所谓明暗的,而今却成了“暗风”。窗,本来无所谓寒热的,而今也成了“寒窗”。只因有了情的移入,情的照射,情的渗透,连“风”“灯”“窗”都变得又残又暗又寒了。这些即是景语,又是情语,是以哀景抒哀情,就是情景交融。
(这首诗是怎样表达对朋友的关切的?);回顾:意境、景象、画面、氛围; 虚实结合
“虚”和“实”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之一。“实”指客观地反映绘画对象,“虚”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 “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
虚实结合是一种表现手法(描写手法) ;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类型: 1.虚幻世界和梦境。例如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梦中胜利的虚幻之景与醒来时的白发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体味出诗人空有大志,报国无门的悲哀。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也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虚幻之景。 ;2.想象和回忆。
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属虚写,表明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后两句属实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