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终南望余雪》赏析.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终南望余雪》赏析

《终南望余雪》赏析 终南望余雪 作者: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按】相传此诗为应试之作。唐代应试诗限五言六韵十二句,作者只写四句即交卷,问其故,曰“意尽” 【阴岭】终南山在长安西南,从长安遥望,只见其山北,而山北为阴。 【霁色】雨雪停后,夕照微光抹林梢,反添寒气,正如俗语之“下雪不冷融雪冷”。 【韵译】: 终南山的北面,山色多么秀美; 峰顶上的积雪,似乎浮在云端。 雨雪晴后,树林表面一片明亮; 暮色渐生,城中觉得更冷更寒。 【评析】: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是作者在长安的应试诗。诗写遥望积雪,顿觉雪霁之后,暮寒骤增;景色虽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冻。咏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朗,朴实俏丽。 读诗《终南望余雪》 我很喜欢祖咏的诗《终南望余雪》。为什么要对这首似乎名气不大,又非常短的诗感兴趣呢?我觉得主要还是对诗的一种感悟所致吧。 唐代诗人祖咏的诗《终南望余雪》只有四句:“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诗的内容不算很难懂,说的是诗人的观察和思考。写诗人从北面看终南山,冬天雪后的山峰显得十分秀美,山上的积雪深厚,更增加了山的高峻。当傍晚时分,雪后天晴,林木反射着夕阳的光辉。由于有了厚厚的积雪,小城的人感觉寒冷增加许多。十分简练的四行文字,描写了一副完美的冬雪的自然景色。 在《唐诗纪事》中对祖咏这首诗的有这样的记载:说的祖咏有一次参加举人的考试,考试的题目就是“终南望余雪”。考试开始以后,祖咏经过短暂的思考就挥笔写下了这四句诗,之后就交卷了。监考官一看他的卷子,认为这怎么能行,就问祖咏:为什么就写这么短?这根本不符合考试的要求,他回答说,我的意思全都在上面。历史证明,祖咏的正确的。当时诸多考生“符合要求”的文章都早已经成为尘土,而祖咏的这首诗却流传至今。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我想祖咏的诗和他的人格魅力一样将会流传下去。 当代文学巨匠鲁迅也说过这样的话:“写不出来的时候不要硬写。”“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这就是写作应该遵循的规矩。我很崇拜鲁迅先生,其中很重要的是他的朴实无华的文风和精炼的语言是很值得学习的。也是我们应该在今后的博客写作中必须注意的。如果我们真正学到了其中的一部分,我们的进步就会很大了。 测试题: 阅读《终南望余雪》,完成下面的题目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3.这首诗是怎样扣住一个“望”字写景的? 答: 4. “林表明霁色”极为生动,试加以赏析。 答: 答案: 3. 山上积雪浮荡云端、林表霁色明亮的美景,与城中暮色昏暗、寒气凛冽的景象都是望中所见的。 4、“林表明霁色”一句,描绘雪后初晴,落日的余晖洒在林梢。“明”字,令人仿佛看到积雪在夕阳的照射下闪闪发亮。林表的“表”字,也用得妙。因为是夕阳,所以只有山顶上树林的末梢才能浴着日光。这一句集中表现了雪晴日出,山上积雪明亮、夺目的特征。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