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二语文能力训练
高二语文能力训练
?
基础演练
1.指出通假字并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诸侯之地有限,而暴秦之欲无厌。 厌:通“餍”。
B.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餍:通“厌”。
C.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已:通“矣”。
D.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蚤:通“早”。
2.对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暗中窥视。
B.与其妾讪其良人 搭讪着。
C.不足,又顾而之他 回头看。
D.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矜夸,炫耀。
3.对加粗的多义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4.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大冶,庖丁,轮扁,孟姜,这几个人名的命名方法与“弈秋”相同。
B.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人,在儒家中地位仅次于孔子,被称为亚圣。
C.孟子说服了齐宣王“保民而王”,但齐国最终为秦所灭,足见其主张并不实用。
D.和《论语》一样,《孟子》也是语录体,也是他的门徒记录他的言行整理而成。
5.加粗词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B.思援弓缴而射之
C.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D.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
课内纵横
阅读文段,完成6—10题。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6.第一段是故事的发生和发展。其中“良人出……尽富贵也”重复一遍,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哪一句点出了齐人可疑的关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二段是故事的高潮,揭示了齐人的本来面目。他本来是怎样一个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三段是故事的结局,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把结尾改为齐人一到家就被妻妾揭穿真相,臭骂一顿,这样好不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用实践
阅读文段,完成11—14题。
攘 鸡
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11.孟子与戴盈之讨论什么问题?双方的意见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孟子以“攘鸡”比喻什么?以“请损之,月攘一鸡”比喻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翻译“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答;________
14.这则寓言现在用来说明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
1.B(反通“返”。) 2.B(讪:讥讽) 3.D
4.B(A孟姜不是。C齐王并未采用实行。D孟子自己参与。)
5.A(B拿起。C仰仗指望。D居住在家中,居家生活)
6.突出这一现象,显示其不同一般,令人生疑。
7.而未尝有显者来。
8.社会地位低下,无任何人与之交往,是一个不知廉耻的乞丐。
9.写了妻妾的羞惭愤恨和齐人恬不知耻的丑态。
10.这种改动不好。让齐人浑然不觉,自己蒙在鼓里却还以为别人被自己蒙在鼓里,兴冲冲地继续炫耀矜夸,这就产生出强烈的戏剧效果,增强了讽刺性。
11.是否恢复古代十取一点田赋法,废除正在实行的关市之税。戴盈之主张逐步减轻直至最后废除;孟子主张马上废除。
12.“攘鸡”比喻“关市之征”;“月攘一鸡”比喻戴盈之的逐步废除“关市之征”的主张。
13.如果知道这种行为不合道理,就立即停止算了,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14.知道自己错了,就应该迅速改正,而不应该寻找借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