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之际精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春秋战国之际精选

春秋战国之际,出现了一个新的思想家阶层 他们有的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担任卿相之职;有的虽一度出仕,但以授徒讲学、著书立说为主;有的则终身为“处士”、客卿。 他们以从感性经验中抽象升华出理性原则为己务,其活动富有高层次的思想文化特色。 后代习惯尊称他们为诸子。 第五章 诸子散文——儒学 百家争鸣:由于先秦诸子代表的阶级和阶层、接触的实践范围、接受的思想文化影响均不相同,因而就形成了不同的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发展成不同的派别系统。 诸子散文:诸子的著作在内容性质上属于思想学术范畴,但从其形式表达和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看,则属于散文作品。 《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等10家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儒(以孔子 、孟子为代表)、墨(以墨子为代表 )、道( 以老子、庄子为代表 ) 、法(以韩非子为代表)4家 。 代表他们政治和学术观点的著作分别是《论语》、《墨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等。 诸子散文都是理论性著作,在散文发展史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论说水平的提高上。 主要讲述 诸子散文发展的阶段: 第一阶段:《论语》、《老子》; 第二阶段:《孟子》、《庄子》; 第三阶段:《韩非子》、《荀子》; 第四阶段:《吕氏春秋》。 先秦说理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儒家学派 一、孔子与儒学的创立 1,说?°儒?± 儒,古汉语写作“需”,会“沐浴?±之意。 人为何要沐浴?准备参加祭祀活动。 许慎《说文解字》:      “儒,术士之称”; 胡适:儒为“殷民族的教士”。 儒,最早指以相礼治丧为职业的文化人 作为殷商苗裔的孔子,年轻时以“儒”为业 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儒“成了一个重要的哲学学派 儒家,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以孔子为宗师的学派。儒家以《诗》、《书》、 《礼》、《乐》、《易》、《春秋》为经典,以“仁义”为行为准则,以“礼乐”为教化方式,以“内圣外王”为人格理想。 主要参考书目 《论语集解》,(魏)何晏集解,(唐)孔颖达疏证(见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 《论语集注》,(宋)朱熹注 中华书局 《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 中华书局 1984年版 《孔子评传》,匡亚明,齐鲁书社,1985; 《孟子注疏》(十三经注疏本)(后汉)赵歧注,(宋)孙奭疏证 《孟子集注》(《四书集注》本),(宋)朱熹 中华书局 《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 1984年版 《荀子》,(唐)杨倞(谅)注 中华书局 《荀子集解》,(清)王先谦, 中华书局 1988年 《荀子简释》,梁启雄 中华书局 三义 仁义 礼乐 内圣外王 儒学的共同特点 1、宗师孔子,视其言行为最高准则; 2、以《诗》、《书》、《礼》、《易》、《乐》、《春秋》为经典; 3、提倡仁义,以此为行为准则; 4、维护君臣、父子、夫妇、兄弟等伦常关系 第一节 至圣——孔子 孔子与《论语》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为至圣矣!” ——《史记·孔子世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写入1993年《全球伦理宣言》,被视为适用于任何人群的绝对法则。 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十五个世纪以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 半部《论语》治天下 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旨》: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叙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一、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先是西周宋国贵族,至其曾祖孔防叔始迁鲁国。父叔梁纥曾为鲁国陬邑之邑宰。 孔子一生简况 孔丘小时贫贱,长大后曾为委吏、乘田等管理仓库和牲畜的小吏。 3岁:公元前549年(鲁襄公二十四年) 其父叔梁纥卒,葬于防山(今曲阜东25里处)。孔母颜征在携子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 15岁:公元前537年(鲁昭公五年〕。孔子立志于学。“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 17岁:公元前535年(鲁昭公六年〕孔母颜征在卒。是年。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 19岁:公元前533年(鲁昭公九年) 孔子娶宋人亓qi2官氏之女为妻。 20岁:公元前532年(鲁昭公十年) 亓官氏生子。据传此时正好赶上

文档评论(0)

tazhiq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