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①第一、二单元测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语文必修①第一、二单元测试

高一语文必修①第一、二单元测试 一、根据课文填出下面名篇名句的上下句。(12分,每格1分) ??? 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 2、在雨的哀曲里, , ,消散了,甚至她的 , 。(戴望舒《雨巷》)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为政》对下列句中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②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③大王来何操 ④何厌之有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2、下列是对原文人物性格、艺术手法的分析及相关内容的概括,有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不虚美,不隐恶”是司马迁记录历史人物的一大亮点,这种“实录”感使得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显得真实饱满。比如写项羽在鸿门宴上的言行,除了表现其直率、守诺之长,还着力表现其刚愎、寡谋之短。 B.“怒斥太子”表现了荆轲性格的另一侧面。作为一个侠士,他必然以“言必信,行必果”自高,容不得别人对他的操守有所怀疑。太子的不信任,使得荆轲在临行前一反平素的沉着,在尚未计出万全的情况下,仓促前行,而导致最终的败局。 C.“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指出晋国贪得无厌,灭郑之后,接着就侵犯秦国,提醒秦伯对此现实不能不存戒心。 D.司马迁在刻画项羽这一形象时,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用刘邦的狡诈、对内奸绝不留情衬项羽直率、宽宏大度,用范增的多谋、急躁衬项羽短视、刚愎,故虽寥寥数语,项羽仍显得形象鲜明,富有神采。 13、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C.“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是因为大堰河知道自己的梦永远也不能实现。那种世俗的血缘关系,无形的鸿沟,使她只能把殷切的愿望埋在心里。 D.“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个诗句的常序应当是“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14、对徐志摩《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第一诗句中的“温柔”描绘了日本女郎的情态美,欲言又止,含情脉脉地低头鞠躬,贤淑,温存,庄重。 B. 第二诗句中的“水莲花”是此诗的主要意象,诗人用它来衬托女郎在离情别绪的笼罩下难以忍受的内心痛楚,气氛孤单凄凉。 C. 第三诗句运用了重叠的手法,写出了女郎的深情呼唤以及美好的祝愿。 D. 此诗以“送别”为题刻画了女郎的形态和内心活动,既有语言描写又有动作描写,更有缠绵的情志。16分) 1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分) 1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4分) 18、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4分) 19、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4分)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散文,回答问题。(12分) 说《易水歌》① 林庚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②以此得名,而短短的两句诗乃永垂于千古。在诗里表现雄壮的情绪之难,在于令人心悦诚服,而不在嚣张夸大;在能表现出那暂时的感情后面蕴藏着的更永久更普遍的情操,而不在那一时的冲动。大约悲壮之辞往往易于感情用事,而人在感情之下便难于辨别真伪,于是字里行间不但欺骗了别人,而且欺骗了自己。许多一时兴高采烈的作品,事后自己读起来也觉得索然无味,正是那表现欺骗了自己的缘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