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诗两首乡愁教案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典文本解读之《乡愁》常作印/文 (2014-08-15 16:25:02) 标签: 分类: 【教学设想】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以时间变化为序(小时侯、长大后、后来、现在),通过四个具体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把乡愁表现得具体可感,为我们展现了一组深沉浓厚的乡愁画面,看似浅显的文字背后却包含着作者厚重沧桑的人生经历。但是,由于中学生人生阅历较浅,对乡愁不可能有较深刻的理解。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应抓住一个“情”字,用语言和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用小提琴曲《思乡曲》营造氛围,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品味赏析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的内涵,并结合实情进行知识的拓展迁移。 【课题类别】诵读欣赏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简单经历,理解诗人将乡愁寄托在四个不同的物象上并层层推进。 2、能力目标:掌握一定的诵读技巧,通过诵读理解本诗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深刻的主题和近趋完美的形式,体会意象和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3、情感目标:深刻理解作者深深的怀亲之爱、乡关之思、爱国之情,由背景引申开去,将感情上升到激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具准备】电脑、多媒体课件、《思乡曲》和《乡愁四韵》音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伴着《思乡曲》音乐,教师充满深情地走上讲台) 1972年,台湾的一个深夜。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如水的月光推开窗棂,洒进房间。一位诗人倚窗而立,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眺望。突然他拿出一瓶酒,斟满酒杯。酒入愁肠,双眼朦胧,思乡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再也难以抑制内心的激情,快步走进书房,打开台灯,摊开稿纸,一首小诗从他的笔尖流淌出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教室内鸦雀无声,学生完全沉浸在老师创设的情境和朗诵中) [评:教师用富有诗意的恰切的语言创设情境,是本课导入的第一大亮点;教师富有磁性的声音,先声夺人,深深打动学生,是本课导入的第二大亮点。] 师:大家听得很投入,这么好的诗歌,同学们想不想学一学? 生:想! 师:那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余光中先生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吧! (教师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初步感知诗歌所蕴含的深情。 (学生朗读)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读这首诗的心里感受? 生:悲伤,凄凉,是隐藏在思想深处的一种说不出的痛。 生:无奈,惆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 生:我感受到一缕缕乡愁绵绵不绝地袭来,仿佛听到一位海外游子深情的呼唤。(学生报以掌声) 师:很好!同学们都读出了自己的感受,那么,你认为这首诗应该用一种什么语调、语速来读呢? 生:语调深沉,语速舒缓。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作者表达的是一种思乡的愁绪。 师:说的非常有道理!下面就让我们用深沉的语调、舒缓的语速来齐读一遍,注意把自己的感情放进去,进入诗人创造的世界,把文章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心声。 (学生齐读) [] 二、品味赏析,感受诗歌的内涵美 师:乡愁本来是看不见摸不着、非常抽象的一种思乡之情,但是诗人笔下的乡愁却让我们触手可及,这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你能找出诗人是借助哪些具体可感知的形象来表达乡愁的吗? 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师:非常准确!诗人借助的这四个意象所表现的乡愁一样吗? 生:不一样。四个诗节分别表现的是母子之情、夫妻之爱、丧母之哀、恋国之思。前三个诗节写的是家愁,最后一个诗节写的是国愁。 师:你分析得很透彻。小时候想妈妈的时候,可以写一封书信,贴上一张邮票,这张邮票就可以把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送到自己的家乡;船票虽窄,但一张船票可以使作者乘上轮船来到心爱的妻子面前,可以相见,这两个事物都融进了作者深深的乡愁。而坟墓却不同,当作者来到母亲坟前的时候,无论怎样也不能和母亲相见了,纵然有千言万语又能向谁说呢?读这一节时,我们一定要把那种“哀”读出来。而第四个“海峡”又进了一层,如果说“矮矮的坟墓”是死别,那么“浅浅的海峡”则是痛于死别的生离。祖国大陆就在对岸,可“浅浅的海峡”就是过不去,他只能眷恋,比眷恋母亲、新娘更眷恋着大陆,至此,诗歌的感情由乡关之思升华到家国之恋。 师:通过以上的分析,相信同学们对这首诗有了新的认识和感受,那么带着这种认识和感受,让我们把这首诗再朗读一遍,注意读出每一诗节所表达的不同的感情来。 (学生齐读。朗读效果有明显进步。) [评:强调让学生感悟,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恰恰相反,只有教师导得得法,学生才能悟得真切。正是由于常老师的循循善诱,学生的朗读才越来越精彩。] 师:同学们的朗读越来越精彩,但似乎还缺点什么。缺点什么呢?还是让我们从诗人的经历中去寻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