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输血医学的新观念PPT
现代输血医学的新观念
血液学(Hematology)
血液病学
输血医学(Transfusion medicine)
现代输血医学的新观念
一、输血的发展史
二、输血的法律法规
三、血型与血型鉴定
四、输血指南与新观念
五、输血不良反应与并发症
六、临床合理用血
七、血制品的安全性和替代品的发展
八、骨髓库与造血干细胞移植
一、输血的发展史
1667年冬天,一个狂躁型精神病人被带到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著名御医Denis的面前,御医为他进行了一种自认为理想的疗法——向他体内输入小牛的血液,认为这种方法有镇静作用。但这个病人在二次输血后很快死亡。这便是有记载的人类第一例输血。
此后,御医的输血法引起了广泛、激烈的争论。到1670年,输血疗法终于被禁止。从此,“输血”这一概念整整沉寂了 150年。
输血的历史(一)
输血使很多原来无法进行的手术成为可能。由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挽救了成千上万名伤员的生命。此后,在整个二十世纪,人们对输血的认识似乎没有再次取得进展。
直到二十世纪末,才开始对输血的危害有了新的认识。
输血的历史(三)
一项权威性的报告指出,大约有66%的输血都是不正确的。
而且,人们对于输血传播疾病的认识显然远远落后于这些疾病的实际传播。近一、二十年来,大量的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资料,对输血的危害性提出了很多新的看法。
特别是输血在目前尚未解决的两大顽疾——癌症的复发和爱滋病的传播中起到了极坏的作用。
输血的历史(四)
二、输血的法律法规
WHO 重点工作WHO 总干事在执委会上提出
疟疾 AIDS和结核
吸烟问题
母婴健康
血液安全
精神健康
癌症 心血管病 糖尿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
食品安全
WHO 输血安全战略
建立国家协调的采供血机构系统并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从低危人群无偿献血者采集血液
严格筛选检测血液
合理用血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998.10.1施行)
2、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1999.1.5施行)
3、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10.1施行)
4、血站管理办法(1998.10.1施行)
5、血液制品管理条例(1996.12.30施行)
6、血站基本标准(2001.1)
7、单采血浆站基本标准(1994.8.22通知)
8、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管理办法( 1998.10.1施行)
9、生物制品管理规定(1993.8.1执行)
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管理办法(1993.3.20)
旧
三、血型与血型鉴定
血型与血型鉴定(一)
1、1900年首次发现人类血型系统:ABO血型系统。
血型系统是由单一基因位点,或二个以上紧密邻接的而其间又极少重组的同源基因所编码的一个或多个抗原组成。
2、目前,应用血型血清学已检出人红细胞血型500余种,已确认的200余种,血型系统23个。血型系统有ABO、RH、MNS、P、LU、KEL、LW、FY等等。
3、人红细胞血型可分为两类,一类抗原表位为糖分子,另一类抗原表位为多肽。以糖分子为抗原表位的主要有:ABO、P、LE、H、I等,分布在除中枢神经细胞外的各种血细胞、组织细胞、体液、分泌液中,称为组织血型;以多肽为抗原表位的主要有:RH、MNS、KEL、JK等,绝大多数只分布在人体内红细胞或骨髓造血干细胞来源的血细胞膜上,称为器官血型。
血型与血型鉴定(二)
ABO血型系统
1、已确定的ABO血型抗原为:A、B、AB和A1,红细胞膜具有A或B 抗原,则为A型或B型红细胞;或两者都有,则为AB型红细胞;两者皆无,只有H抗原,则为O型红细胞。
2、人体内ABO血型抗体最多是IgM类自然发生的抗体,妊娠或输ABO不相容血液可产生IgG类免疫抗体。
血型与血型鉴定(三)
Rh血型系统
1、是目前已知的最复杂仅次于ABO的血型系统。
2、目前已明确Rh和LW是不同的血型系统。
3、编码Rh血型抗原为两个不同高度同源性基因RHD基因和RHCE基因,RHD编码D抗原,RHCE编码Cc/Ee抗原。RHD无等位基因,因此不存在d抗原,也无抗-d抗体。
4、Rh弱D抗原的个体的处理原则:作为献血员应作为Rh(D)阳性对待,作为受血者应作为Rh(D)阴性对待。
血小板血型及配血
3)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通过相应抗体的检出而发现的,具有独特的型特异性,并构成血小板膜结构中的一部分。ISBT确认的血小板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秋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课件.pptx
- dixell帝思 xc15cx-xc35cx 调试维修参数设置资料.pdf
- transcad交通需求模型手册_chapter12公交分配.pdf VIP
- 高校后勤餐饮经营发展探究——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pdf VIP
- 幼儿园教室环创培训.pptx VIP
- 2023辽宁沈阳市铁西区面向全区招聘社区残疾人工作专职干事8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安徽省池州市辅警协警笔试笔试预测试题(附答案).docx VIP
-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书心得.docx VIP
- 糖皮质激素诱导骨质疏松诊治专家共识.pptx VIP
- 2025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第二批招聘55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